《嫦娥奔月:星穹下的血脉与誓言》
第八十一章:共频深渊
林枫脑波与月球脉冲的同步现象,如同一个无法关闭的幽灵频道,持续低吟。神经科学团队尝试了所有已知的屏蔽和干扰手段,甚至动用了实验性的神经反馈抑制技术,但都无法彻底切断这种诡异的连接。它仿佛根植于意识与“玉魄”能量相互作用的更深层面,超越了当前物理学的理解。
更令人不安的是,持续监测发现,这种同步并非单向。在林枫无意识“回应”月球脉冲的同时,那脉冲本身的模式也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变化,仿佛在缓慢地、笨拙地“学习”和“适应”林枫脑波的特征。就像一个沉睡的巨兽,在梦呓中模仿着耳边蚊蚋的嗡鸣。
“长期下去,会发生什么?”苏沐在理事会会议上提出了最尖锐的问题,“是林枫的意识被彻底同化,成为‘玉魄’的一部分?还是这微弱的同步会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再次撬动那扇门?”
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林枫本身,成了一个活体的、极度危险的实验品和研究对象。
第八十二章:迷雾灯塔
“薪火计划”的学员们对脉冲的破译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他们确认脉冲包含两种叠加的信号:一种是极其稳定、如同心跳般的基准频率;另一种则是更复杂、缓慢变化的编码信号。
年轻的天体物理学家楚璎(代号“罗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基准频率可能源自‘玉魄’本身稳定的能量核心,如同它的‘固有频率’。而那个变化编码……不像自然形成,更像是承载着信息。但它太微弱,太破碎了。”
信息工程师李维(代号“架构师”)则尝试了另一种思路:“我们是否假设它本身是不完整的?像一个损坏的灯塔,只能发出残缺的光信号?或许……它需要特定的‘密钥’或‘语境’才能完整解读?”
这个想法启发了苏沐。她调取了林枫事故发生前所有关于“玉魄”能量场和星门的数据,尝试将这些数据作为“词典”,去匹配和翻译那破碎的脉冲编码。
经过超级计算机数日的运算,一段极其模糊、可能极不准确的“翻译”结果呈现出来:
片段一:【标识……信标……GV-****……】(GV后代码无法解析)
片段二:【状态……休眠……维持……】
片段三:【……等待……指令集……或…………链接……】
信息虽残缺,却令人毛骨悚然。它似乎证实了“玉魄”是一个人造(或非自然)信标,处于休眠状态,并在等待某种指令或链接!
它在等什么?谁给它下的指令?
第八十三章:无形边疆
国际上的试探行动变得更加频繁和大胆。一家名为“星轨前沿”的私人公司,发射的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突然偏离申报轨道,试图以“技术故障”为借口,近距离飞越“沉默基石”上空。
“护盾”卫星立刻前出拦截,发出严厉警告,并释放了针对性的干扰信号。
“星轨前沿”的卫星在强烈干扰下,系统短暂宕机,被迫远离。然而,在其恢复联系前最后传回的零星数据中,却包含了几张极其模糊但经过增强处理后、能显示月球表面存在非自然几何结构的图像!
虽然中国方面坚决否认,并指责对方违反太空协议,但这些模糊影像已在特定圈子里流传开来,进一步坐实了月球存在“非人类造物”的猜测,引发了更强烈的窥探欲望。
“穹顶”计划的紧迫性再次提升。必须尽快建立一道无形的、强大的边疆防线,否则永无宁日。太空,这片曾经的公域,正在被悄然瓜分和 militarized(军事化)。
第八十四章:往昔回响
南宫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多次前往最高级别的隔离医疗中心,隔着厚厚的观察窗,凝视着昏迷不醒的林枫。这个他曾倾注心血的学生,如今成了所有麻烦的漩涡中心。
他回忆起林枫刚来到他身边时的样子,那个才华横溢、眼神清澈、对星空充满无限好奇的年轻人。是什么让他一步步走向偏执和疯狂?是“玉魄”能量本身的影响?还是他对人类文明未来的悲观看法?或是两者皆有?
南宫骥开始重新审阅林枫早期所有的研究笔记和实验数据。在一份被忽略的、关于“月影”古玉能量共振特性的早期计算手稿中,他发现了一个被林枫圈出又划掉的异常公式。林枫当时认为那是计算误差,但现在南宫骥结合后续事件再看,那个公式似乎……预言了某种极高能量下的时空谐振点,与后来开启星门的参数有模糊的对应。
难道“月影”古玉不仅是钥匙,本身也隐藏着关于“玉魄”终极秘密的线索?而林枫在后期研究中,是否因为急于求成或已被影响,反而忽略了他最早发现的、可能更安全的路径?
历史无法假设,但教训必须汲取。
第八十五章:微光抉择
月球脉冲依旧持续,林枫的同步脑波亦然。理事会内部就是否尝试主动干预产生了激烈争论。
一派主张“扼杀”:趁脉冲尚且微弱,集中“穹顶”系统的力量,对“沉默基石”区域进行一次强大的、毁灭性的能量轰击,彻底物理湮灭“玉魄”信标,永绝后患。但风险在于可能引发无法预测的能量爆炸甚至空间塌陷。
另一派主张“疏导”:利用“广寒宫”力场和从林枫脑波中破译的信息,尝试向脉冲发射一种强大的“深度休眠”或“指令覆盖”信号,引导其进入更安全、更彻底的沉寂状态。但这需要极其精确的技术,且可能如同再次与虎谋皮。
南宫骥沉思良久,提出了第三条路:“理解与隔离”。
“毁灭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盲目疏导可能再次激活它。我们是否可以先尝试建立一道更强大的、基于‘广寒宫’模因力场的‘隔离墙’,将整个‘沉默基石’区域从信息层面暂时‘包裹’起来,隔绝它与外界的任何能量和信息交换,包括与林枫的同步?为我们最终‘理解’它争取时间?”
这是一个更保守、也更艰巨的方案。需要将“穹顶”计划的防御力量集中用于一点,进行持续的能量输出,如同给月球打上一个巨大的“补丁”。
最终,理事会采纳了南宫骥的方案。“补丁”计划启动。无数的资源开始向此倾斜,旨在建造一个囚禁恐惧的牢笼。
而在那牢笼之内,微弱的脉冲依旧闪烁,如同沉睡巨兽未被完全封印的心跳,等待着下一个变数。
(第八十一至八十五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