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科的作品
《诗神的狂欢》
他已呈现大成之象
悲哀的诗篇洒向海洋
海洋莫非也是一种召唤与回归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他投向了故土绝望的汩罗江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他以纯净洗涤心智与长袍
那些纯粹的酒神的节日
用死亡来拥抱永恒的信念
用死亡来祭祀一个伟大帝国的毁灭
只要这种信念永存
只要后来的朋友仍然庆祝
伟大智慧的烟火
会有的,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长眠
❊ ❊ ❊ ❊ ❊ ❊
【吉特赏析】
《诗神的狂欢》一诗,以浓烈的情感与深沉的意象,勾勒出一幅诗人以生命为祭、追寻永恒与信念的壮丽画卷。诗中“悲哀的诗篇洒向海洋”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内心无尽之哀,又赋予了海洋以深邃而神秘的接收者身份,暗示着诗人的灵魂与自然的共鸣与回归。 诗中“投向了故土绝望的汩罗江”,借屈原投江之典,以笔代心,表达了对故土深沉的爱与绝望的告别,这种情感的冲突与升华,让诗歌充满了悲剧色彩。“纯净洗涤心智与长袍”、“纯粹的酒神的节日”,则通过纯净与狂欢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极致追求,以及这种追求背后所蕴含的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超脱。 “用死亡来拥抱永恒的信念”,此句将诗人对信念的执着推向极致,死亡不再是终结,而是与信念永恒融合的开始。然而,诗作结尾“伟大智慧的烟火,会有的,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长眠”,语句间透露出一种悲观的预期,似乎预示着智慧与信念的传承之路充满艰辛,甚至要以生命为代价。诗情感丰沛,意象鲜明,既是对个体命运的悲叹,也是对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
🔸🔸🔸🔸🔸🔸🔸🔸🔸
🔸🔸🔸🔸🔸🔸🔸🔸🔸
马科的作品
《华夏九歌》之孔子
不知道是他选择了不幸
还是不幸唯独垂怜他的门庭
以注定了的方式流亡
困苦中,他坚守道的命令
仁他以爱的方式受难
渴望辅佐天命的理念
奔走在战地与王廷之间
带着跟随于他伟大胸襟的弟子
与光明的执着
尘土超过了他的牛车
尘土赶在他牛车之前
落于朝廷的阶前
太慢了 没来及叙说义的仁慈
王朝已与尘埃同眠
我相信道德也是有生命的
会呼吸 会痛
会呼吸的痛
会为盛大仪礼的招魂者
挥洒两千年沉重的泪水
❊ ❊ ❊ ❊ ❊ ❊
【吉特赏析】
《华夏九歌》之孔子,以独特的视角与凝练的语言,勾勒出孔子一生坎坷而光辉的形象。开篇以“不幸”与“道”的碰撞,巧妙设置了孔子命运的悲剧底色,却也凸显了他坚守信念、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诗中,“仁他以爱的方式受难”一句,将“仁”的理念具象化,让人深切感受到孔子推行仁政所遭遇的阻力与痛苦。 诗中描绘孔子奔走于战地与王廷之间,携带弟子,执着于光明,画面感强烈,展现了其不屈不挠与政治追求。然而,“尘土超过了他的牛车”,这一意象生动传达了历史潮流的不可逆转,以及孔子个人力量的有限,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凉。 诗作后半部分,通过“道德也是有生命的”这一拟人化表达,赋予道德以生命力和情感属性,使抽象概念变得鲜活可感,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价值的深刻信仰。最后“挥洒两千年沉重的泪水”,则是对孔子及其思想影响深远的诗意概括,表达了跨越时空的敬仰与哀思。 诗作情感真挚,语言精炼,既是对孔子个人命运的叙述,也是对其思想精神的颂扬,让读者在感受历史厚重的同时,也体会到了道德的永恒价值。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