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住在建德岭后铜官山南面的山脚下,家门口被千岛湖的江水环绕着,对面新安江大坝上站岗的哨兵依稀可见。
在新安江大坝的左侧,是一个货物中转码头,它承载着新安江上下游各类物资中转运输。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江面上,码头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喧嚣。堆场上车来车往,人声鼎沸,江面上,长蛇般的船只等着卸货,堆场上,排队等候着的等着装货,堆场上来回穿梭的人们叽叽喳喳,滚动着的油桶扬起阵阵尘土...,江风裹挟着柴油的气息和人们的吆喝声,在码头上空盘旋。每当此时,我就痴痴的站在家门口,远望着这片繁忙的景象,看着一艘艘货船靠岸又离岸,像一支永不停歇的交响乐。
一月之中,这种热闹时而达到顶峰时而稍许宁静,也让我期待的心情起起落落。每个月的中下旬,都会时不时的从远处的江面上传来汽笛声,一支庞大的拖船队伍,像一条巨龙般蜿蜒游走在江面上,我站在靠岸的竹排上,数着远处渐渐放大的黑点,一艘、两艘、三艘......领头的拖船马达声由远及近,船头劈开水面,激起白色的浪花。我常常想象着这些船从安徽境内的哪里出发,是黄山市?还是歙县?还是...?这一路穿过重重山峦蹒跚,绕过急流险滩蹒跚而下,船上的货物一定装满了远方的故事,或许有黄山的云雾,有歙县的墨香,还有深渡古镇的烟火气。每当船队靠岸,最让我期待的不是那些堆得满满的货物,而是随船而来的船民子弟。每当拖船靠岸,他们就会从船舱里探出身子,咿咿呀呀,欢声笑语,当天下午,在堆货码头的靠山一边的斜坡上,一间挂着“流动船民小学”的小平房里,便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下课铃一响,那些孩子们就背着各式各样的书包,追追打打回到各自的船上,傍晚边的船队,依次斜插着靠在岸边,船顶上冒着袅袅炊烟...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眼见着江面上水运木拖船渐渐被机动大货船取代,对岸的货场码头上也有了大铲车,轮带滚动装卸,渐渐的,那种人生鼎沸的热闹场面就散去了,而我这个站在岸边数拖船的小孩子也远离了家去了县城读高中。
再后来,每当我回到故乡,依旧会寻找当年站在岸边数拖船的位置,依旧期待着那一声声汽笛声在我耳边响起,依旧在努力搜寻着当年流动船民小学朗朗的的读书声,那些在江风中摇曳的书声,那些在浪尖上追逐梦想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