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方能安眠
文/王植林
眼下即将进入中秋了,气温不高不低,非常舒适。昨晚下了场雨,今天的空气格外清新。高高的天空,瓦蓝瓦蓝的,映衬着片片白云。
早餐后,我和老伴儿去看望一位多年的老友。喏,这样说吧,老友搬新房住了,我们去贺贺,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就叫暖房。
我的这位老友,已近古稀之年。十五年前,他们的住房,因政府统一规划住宅小区,开发商给拆掉了,成了妥妥的拆迁户。他们自此租房居住。头三年,还给他们这些拆迁户一定的租房补贴。之后十二年,就断了补贴。想想这十几年,可谓漫长,实在难熬。这期间,他给我打过几次电话,一是诉说他无房的痛苦,二是提出让我设法从政府找人,督促开发商加快建房,好让他们尽快回迁。说实在的,面对众多开发商资金断链,形成这多烂尾楼,我深知,政府也很是无奈,也一时难以解决。
我和老伴儿不知不觉到了老友的小区。我一边走,一边打量小区的环境。沥青铺设的道路,黑黢油光。路两旁的紫薇树,花虽谢了,但能想象在那春天里,繁花似锦的样子是多么喜人。楼前还有一排停车位,很人性化。其余空地,也着意种了草坪。哦,还是新建小区好,环境不错。
老友住在三层,不算高。不过住高层也无妨,有电梯嘛。
刚敲了三下门,老友一边应答着,一边打开了门。他老伴儿外出办事了,家里就老友一人。我的这位老友,几年不见,苍老了许多,脸上的皱纹也多了,背也驼的历害。他带我们参观了他的三个房间和厨房丶洗手间丶阳台。哦,不错,不错。我一边看,一边不停的赞叹。
我们坐在中厅的沙发上,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听老友给我们讲述他这十五年等房盼房的经历。
甭看老友那般年纪了,讲述起来照样眉飞色舞,毕竞教书育人,有着三十多年的讲台历练。
他先是讲述了他和拆迁户一块儿七次进京上访的经历。他讲国家信访人员如何接待他们,讲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如何帮他们和开发商沟通协商。言语间,既有对开发商的不满丶愤恨,也有对政府的信赖。“说一千,道一万,有事还得靠政府解决。”这是他们上访人悟出的一条理儿。
老友起身给我们续茶,顺便从茶几下拿出盒香烟和打火机,看上去,碍于我不抽烟,本想克制自己也不抽,看来实在憋不住了。我说,你抽吧,没事的。
老友笑笑,没说话,点上烟,深吸一口,接下来慢慢道,他有一个儿子,1986年出生,就因为没房,对象一直谈不成,那几年谈一个黄一个,直到37岁才结婚。这多年因为儿子的婚事,愁的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他们老两口床头经常摆放着安眠药瓶。一开始睡不着,吃一片,后来就必须吃两片。说着话,老友伸手指指自己的头,叹口气道,“你看,头发全掉光了。我老伴儿的头发也全白了。”我安慰他,人老了,都这样。只要身体没大毛病就好。这一劝,老友把烟蒂一掐,激动地说“这不,为了给孩子结婚攒钱,外出打工,身体劳累,心情又坏,心脏出事了,搭了两个支架。”
我正想再安慰他几句,老友摆摆手道,“不说了,不说了。现在总算住上了自己的房,儿子也结婚了。”老友笑了,发自内心的笑了。“唉,搬到自己的房里,不知咋了,我和老伴儿没吃安眠药,一气睡到大天亮。早晨起床后,老伴儿问我吃了几片安眠药,我告诉她没吃。她说,怪了,怎么躺到自己的房里,咋睡的这么安稳。这不,从此我俩再也没失眠过。你说怪不怪。”我笑着告诉他,安居了,也就安眠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人人有房住,这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头等大事,也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紧紧抓在手上的民生工程。不过这事吧,客观现实与主观愿望有时会不同步,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彼此双方互相理解和体谅,唯此为大。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曰,“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非常理解老友这十五年不能回迁的心情。想想,人生能有几个十五年。眼下总算有家了,心安了。祈愿老友幸福安康。
作者简介:王植林,河北邯郸人,公务员退休。工作期间从事综合文字工作,有多篇作品见诸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