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抗大红旅赋
文/张二英
燕赵腹地,邢襄故郡,承九届旅发之盛举;太行东麓,洺水之滨,聚八方宾朋之热忱。值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河北省第九届旅游发展大会启帷,主会场落乎邢台抗大旧址、前南峪红色基地。此地曾燃烽火,铁血铸魂;今又焕新颜,文旅融辉。谨执赋笔,颂其峥嵘,歌其今朝。
溯夫抗大之渊源,肇自烽火岁月。民国廿五年,陕北窑洞亮明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诞焉。后因战局辗转,播火邢襄。此地山高林密,藏兵养士;民殷心赤,助我军威。校部驻太行深处,课堂设崇山峻岭间。青石为桌,记录救亡图存之愿;松涛作伴,回荡慷慨悲歌之音。教员们抛家纾难,授马列真理、战术韬略;学员们负笈担囊,怀报国壮志、赤子丹心。或昼研兵书,析敌我态势;或夜卧草榻,筹御侮良策。更有将士们,一手握笔杆,一手持钢枪,课余助农耕耘,战时浴血疆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之校训,如北斗指引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之校风,似磐石筑牢根基。数载间,星火燎原,英才辈出,万千学子奔赴抗日前线,或冲锋陷阵喋血沙场,或深入敌后组织民众,以青春之躯,筑民族之屏障,抗大精神,自此镌刻于邢襄山河,永垂于华夏青史。
若夫前南峪者,抗大精神之延续,红色基因之载体。昔年为抗大办学之所,军民同心,共克时艰;今朝成红色教育基地,薪火相传,励人奋进。步入此间,峰峦叠翠,松柏苍翠,似见当年学子练兵之身影;展馆阵列,图文并茂,如闻昔日英雄呐喊之铿锵。抗大校史陈列馆内,旧物无言,诉说峥嵘:褪色之军装,残留硝烟气息;泛黄之课本,凝结智慧光芒;锈迹之枪械,见证浴血荣光。山间步道,蜿蜒如当年行军之路;纪念丰碑,高耸似先烈精神之魂。春日里,山花烂漫伴红色记忆;秋日中,层林尽染映初心使命。四方游客慕名而至,或聆听革命故事,感悟先辈不易;或重走抗大路线,体验艰苦岁月;或瞻仰烈士遗迹,砥砺家国情怀。前南峪以红为魂,融自然之秀与人文之厚重,让红色基因在绿水青山间代代相传。
今逢九届旅发大会,盛会启幕,邢襄添彩。抗大旧址焕新颜,展红色文化之魅力;前南峪基地拓新局,谱文旅融合之华章。主会场内,旌旗猎猎,彰显燕赵儿女之豪情;宾客云集,共话旅游发展之未来。观其盛景:舞台搭于青山下,演绎抗大岁月之峥嵘;展品列于广场间,呈现红色文旅之硕果。有老者抚今追昔,忆当年烽火;有青年驻足沉思,立报国之志;有孩童聆听讲解,植爱国之种。大会搭台,文旅唱戏,以红色资源为纽带,串起历史与今朝;以旅发盛会为契机,推动传承与创新。看邢襄大地,红色旅游方兴未艾:抗大精神浸润人心,前南峪风光吸引游客,周边村落借势发展,农家乐飘出淳朴香,手工艺品载满红色情。文旅融合,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产业联动,让百姓生活“富”起来。
嗟夫!邢襄之红,红于历史之厚重,红于精神之不朽,红于今朝之勃发。九届旅发大会落此,是对革命先辈之致敬,亦是对红色文旅之赋能。愿抗大精神永昭日月,励后人砥砺前行;愿前南峪基地永续荣光,引四方宾朋共赏;愿邢襄红色旅游再谱新篇,为河北文旅发展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力量!
【作者简介】张二英,笔名,秀赟,英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邢台市诗词协会会员,信都区作家协会会员,信都区作家协会诗词艺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桃李文化传媒签约作家、主审。《青年文学家》杂志社副秘书长,超越文学社社长。作品入选《中华诗词集》《新时代诗文百家作品精选》《当代知名诗人代表作年鉴》《百泉诗词》等。著有短篇小说《孙寡妇开饭店》《理解催开幸福花》,长篇《多彩人生》。望岳雅集公益诗词学校八期院长、编辑。代表作《满庭芳•敬母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