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于我
作者:徐肃惠
主播:梦 雨
看董卿的《朗读者》,总想起自己与“朗读”和“阅读”相关的过往。只不过从没有过这么大的舞台。小学时课堂上试着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被同学笑话装侉,那份羞怯缠绕了我许久。中学时和另三个同学去县礼堂参加诗歌朗诵汇演,在舞台上的短暂绽放,也让我在心里美了一阵子。但朗读终究是需要舞台和听众的,总要有人聆听。所以命运之于我,后来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然而阅读,是没有这么多讲究的,只要你热爱,就能随时开始。我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阅读之于我,是无比美妙和幸福的。我对阅读的痴迷,是从父亲的木头书箱开始的。箱子里的书,种类很庞杂,古代的,现代的,文言文的,白话文的。竖排版的,横排版的。神话,传记,传说,故事,小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文字于我而言,就是一场场饕餮盛宴。
父亲的书箱让我翻烂了,于是便本能地利用一切机会四处寻觅,不论什么场合,如果看到了那些装订成册的“书样”的,都会被我拿起来看看,若真的是书,我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据为己有”。如果得不到,我就会心神不宁,直到如愿以偿。
平生第一次看到县图书馆的书时,我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心跳加速,然后以每天一本的速度阅读,沉浸在文字世界里不愿出来。租金每本一毛钱。记得参加一个培训班儿,每天偷偷看小说儿,被老师发现后却收获意外之喜,老师不但没批评我,还借给我外国文学。从此打开了阅读外国文学——世界名著的大门。
这种不择场合的阅读习惯是贯穿我的全部生活的。过去家里点煤油灯,每天晚上家人、邻居围坐聊天儿。这时为了索一束光,我会趴在炕上腾出一本书的空间,凑近灯盏读书。有时若挤不出那块儿空间,赶上月光好的时候,我就会借着月光阅读。我是利用一切时间阅读的,上高中时走读,每天来回八公里,我背着书包,手里捧着一本书,跟在同学的后面,眼睛盯着书上的字。路不平有坑儿有坎儿我会跌跟头,爬起来接着读。这样不是一次两次,同学们和我一样司空见惯了。“爱跌跟头”成了大家对我的印象标签。放学回家帮母亲烧火做饭,边往灶坑里添柴火边看书,有时会把锅里的饭烧糊挨骂的事情也常有发生。
后来工作成家过日子,每天下班回家洗衣做饭带孩子,阅读的时间被压缩,我便更想方设法挤时间。饭桌上,厕所里,枕头边,到处是我阅读的地方。晚上看着电视织毛衣,旁边都要放本书,抽空看几眼。仿佛手边有书心里才踏实。就连临生孩子的前一夜,我忍着阵痛,一夜看了整本日本侦探小说儿,天亮后去医院进了产房。
其实,说这么多不是标榜自己读书多,学问深,只是格外留恋我对阅读的那份纯粹的热爱。就像现在有网迷,游戏迷一样。我对阅读的痴迷,无关黄金屋或颜如玉,只是为了愉悦自己,就如同人吃饭是为了解除身体的饥饿。而于我,阅读便是填充我精神的空缺,索取内心的满足。
因为阅读,我得以跳出眼前的现实,触摸到古今中外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从而让我被局限的精神世界,变得愈加辽阔宽广。所以说,阅读之于我是一场跨越半生的精神之旅。
作者:徐肃恵,网名:徐徐。昌黎县委办公室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七十年代末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曾有多篇作品在全国、省、市级书籍、刊物上发表并得奖。曾任省作协理事、市作协常务理事、县作协副主席。
主播:王桂荣, 网名 梦雨 。秦皇岛开发区供电公司退休。喜欢在读书和朗诵过程中,提升自己,享受品味生活。在河北省文研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美诵读者金奖”。 时任京津冀头条编辑部秦皇岛头条编辑,2023年荣获都市头条“先进工作者” 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