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飘过七十年
韩云令

手机里传来熟悉的旋律:“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的歌声一下子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六年前——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那个金秋。
那时我是商河县阳光艺术团合唱团的一员。10月1日当天,当礼炮声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回荡,当《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我们正站在县文化中心的舞台上,用略带颤抖却无比坚定的声音唱响《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这支歌让我们在市级歌咏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成为我们艺术生涯中闪亮的记忆。
在齐鲁大地上的商河县,阳光艺术团是一支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队伍。在县文旅局的指导下,这支成立于2013年的团队从最初的三十余人起步,以合唱为根基,逐步发展壮大。团长邱伟是团队的灵魂人物——这位退休公安干警重拾文艺梦想,身兼编导、指挥数职,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团队建设上。尤其难得的是,他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河鼓子秧歌”在合唱艺术中焕发新生。
这支“草根团队”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教师、公务员、医生、商人、个体经营者……虽然缺乏专业院团的编制保障,连固定的排练场地都是一种奢侈,有时甚至要自备开水壶,在公园或临时借用的社区俱乐部里练习,但大家从未放弃。几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反复排练,终于换来站在县级舞台中央的机会。
回顾成长历程,我们破解了一个基层合唱团的发展密码。最初,这群“零基础”的爱好者连最简单的二声部轮唱都难以完成,跑调、抢拍比比皆是。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邱团长常常自费印制乐谱,寻找专业老师用钢琴伴奏;为了提升演唱质量,他带着我们一句句打磨,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自己却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当我们终于能够完美演绎四部合唱时,才真正明白:业余不是水平的上限,热爱才是艺术的底色。
随着团队发展,邱老师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每周一、三、五下午固定排练,每晚学习鼓子秧歌,实行负责人带练制。最让人震撼的是淘汰机制——“这不是无情,是对舞台负责,也是对每个队员负责。”2016年,团队以零失误的表现拿下一等奖,印证了制度的必要性。
排练中的细节打磨最令人难忘。为了纠正“抖喉音”,邱老师带着我们逐句模唱,从“气沉丹田”到“打开共鸣腔”,每个字都要反复练习几十遍。当最终穿上演出服站在镜前时,我们不再只是普通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而是商河县的文化名片。
鼓子秧歌的融合更是团队的特色。团队中的“丑角”演员在场上如猴王般灵动,在场下却是出名的大孝子。为了兼顾演出和照顾年迈的母亲,他最终把老人接到身边,实现了孝道与梦想的两全。
2019年国庆演出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候场时,我手心的汗水将歌谱边缘洇出了褶皱。幕布拉开,台下坐着各行各业的观众:穿着工装的工人、系着围裙的环卫工、坐轮椅的老战士、抱孩子的年轻父母……当《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我看到有老人擦拭眼角,有孩子跟着哼唱,有观众举起手机记录这感人时刻。
间奏时鼓子秧歌的锣鼓点一响,台下观众自发打起拍子——这些地方元素早已融入大家的共同记忆。当最后一句“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唱毕,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不是专业院团的完美演出,却是用六年时光与热爱浇筑的心灵对话。
从2013年的《走向复兴》到2019年的《我爱你中国》,阳光艺术团的曲目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疫情期间新创节目获奖,鼓子秧歌登上央视《边走边跳》栏目,团队不断增添新的分队……这些看似“土气”的作品,真实记录着基层县城的发展轨迹,传递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站在2025年的秋天回望,2019年的国庆晚会已成为记忆中的闪光点。七十周年庆典虽已落幕,但基层文艺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当每个普通人都能在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终将明白:这是属于人民的时代,这是属于热爱的事业。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