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感恩王夫
特约作家/史向前
题记: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毛泽东
书法家毕远光为平台创办时书写的台标
王夫在2018年4月22日创办了《兴凯湖微生活》微信公众平台,自此,如雨后春笋地植根于祖国边陲城市黑龙江鸡西大地。如今,又在南粤大地开花结果,硕果累累,实现了南北文化深度融合的蝶变。
鸡西市建市纪念塔
鸡西兴凯湖观景台
鸡西鸡冠山
鸡西乌苏里江
王夫求贤若渴,冲破边界感,将大连作家方言聘为签约作家。
我是8510农场第一位进入《兴凯湖微生活》的文学爱好者,我亲眼目睹见证了《兴凯湖微生活》平台的风雨历程,由小到大的“蝶变”。
书法家王华在《兴凯湖微生活》创办时题字
2018年4月的一天,《兴凯湖微生活》平台转载了我的首篇文章《8510红星大楼》,在鸡西新媒体上闪亮登场。瞬间,像长了翅膀的《8510红星大楼》一样,飞向四面八方。场外人了解了8510农场的地标建筑——红星大楼。
王夫为作者史向前出炉的文集发了贺信
如今,这座65载的老楼,已经蜕变精神坐标,返乡聚会荒友的打卡之地。这些变化,与王夫对《8510红星大楼》的青睐,平台上连载有关红星大楼的作品不无关系,平台功不可没。
据不完全统计,8510农场有25名文学爱好者活跃在《兴凯湖微生活》平台,其中有6人被《兴凯湖微生活》平台聘为特约作家。
经过多年在《兴凯湖微生活》平台的历练,有的已成为很有名气的文学创作者,先后加入了各级作家协会。
让我深受感动的是,王夫日常的工作极其繁忙,而他却把文友情看得很重,我先后出炉了《房子的故事》《八铺炕的故事》等几本文集,王夫首先是在《兴凯湖微生活》平台进行首推,起到了引导读者的作用。
王夫和女儿王博出炉的文集
他每次编完我的作品,都微信和我说:“史老师的作品突出主旋律,歌颂人间真善美,很接地气,读者喜欢阅读,点击率很高,平台和读者需要这样优秀的作品。”在我的文集出炉前,王夫还发来贺信以示祝贺,让我无比感动。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兴凯湖微生活》让文学爱好者上了一个新台阶,产生了蝶变。
美丽惠州
惠州夜景
《兴凯湖微生活》平台今非昔比,王夫总编令人高山仰止,钦佩不已,不可小觑,不仅在黑龙江鸡西文化圈有一席之地,在广东惠州也融入文化名人队伍。500人的《兴凯湖微生活》文友群,稳中求进,稳中求变。
著名摄影家马广祥题字
王夫在惠州丰湖书院刚刚采访完著名演讲家罗雁之后留影(罗雁摄影)
文脉的突破与地域超越,使《兴凯湖微生活》发生蝶变,惠州文化名人的加入,岭南的荔枝蜜飘香,使《兴凯湖微生活》知名度大大提升,这些都来自王夫总编的精心呵护,呕心沥血的铸就。
有句成语叫“满招损 ,谦受益”。放下身段,珍惜平台,向王夫总编学习致敬!
作者简介:史向前(笔名:石进)辽宁黑山人,高级政工师,现居住大连。
1982年开始在哈尔滨市委刊物《学理论》上发表思想评论文章,连续四年荣获黑龙江垦区理论会优秀论文奖。在《农垦日报》发表多篇理论文章。
2016年后,在辽宁《晚晴报》《大连晚报》《大连日报》发表散文十几篇。荣获《大连晚报》的(宜居城市大连)征文一等奖。
2021年,被《参考消息》授予荣誉读者称号,《喜得荣誉证书》被《参考消息》选登。2022年《阳台上的幸福》刊登《大连日报》,并荣获佳作奖。
十年来,在网络文学、都市头条上发文200多篇、著有《8510红星大楼》《缘在东山脚下》《房子的故事》《8510红星文化面面观》《八铺炕的故事》《7•20荒友聚会纪实》等六本文集200余万文字。
现为大连市沙河口区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乡村作家终身会员,《兴凯湖微生活》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