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仰的周明先生
文/刘新宇
散文是美的,散文在文学领域里的位置是特殊的,潜藏在散文内的奥妙以及散文的社会效应和文化品位是其它任何文体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我爱散文,我爱散文的真实和宽泛,更是因了散文,我了解到了著名作家周明先生,认识了周明先生。所以,我梦寐以求地渴望能见到周明先生,能听到周明先生的谆谆教诲。
终于,有一日,我来到了首都北京,来到了周明先生的身边,并且目睹了他那刚毅沉稳的尊荣,聆听了他那难以忘怀地谈笑声声。记得首次见面的时候,是在人民大会堂的河南厅里,当时,正值全国首届真情人生纪实散文表彰大会在那里举行,我作为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受奖代表中的一员,兴致勃勃,激情满怀,特别对周明先生的致词和发言倍感赞赏和关注。因为,周明先生是文学大家,他一生的著述丰厚,多部散文集,情真、意真、知真、见真、性真,语意非凡,文法独到,倍受读者喜爱。同时,周明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常务副馆长,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世侨总会文化发展委员会主任、原《人民文学》副主编,他又与我是同乡,他为我的散文集《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写过序《根植于生活土壤》,他在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上,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他对家乡的文学事业极为关照和关心。
午休时间,我轻轻地叩响了周明先生居住在饭店的客房门(B605号),向他表示了我最诚挚的问候和敬意。此时的他,热情有致,笑容可掬,立刻间对我说:“早晨,给你发过信息。”我说,“感谢先生的惦记和关心。”他又问:“你的书带来了吗?”我回答:“《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带来了。”“给我看看。”我急忙伸出双手恭敬地递了过去。此时,周明先生认真地翻阅了一遍,又看了看目录,随之说:“不错,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的”。那一刻,我真真正正看到了周明先生对家乡人的喜爱,对家乡文学的厚爱和对家乡文学所体现出的一种无法比说的责任。接着,他一连串的又问了我许多,包括故乡的人,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他说:每每提到周至,都是情不自禁。之后,他又对我说:“县人大勘仓主任的书法集出版了,明天在周至开发行会,我刚刚知道的,这不,我还给他准备贺文呢!”顺着周明先生下坐的方向望去,我看到了周明先生写在纸上的行行苍劲有力的钢笔字,我潜意识的默念了起来:“勘仓同志,久与翰墨结成情缘,喜见今日书法作品集出版,可喜可贺!近年,勘仓同志醉心墨池,笔耕不辍,卓有成就,遥致衷心祝贺!并望勘仓百尺竿头,更进一层。周明,二OO六年十一月,北京。”默读毕,我连连说好,说语意真切,字字千金。事后,按照周明先生的指意,我一口气从六楼下到了一楼,将周明先生的贺文电传到了千里之外。晚上,在参加了宴会、作家签名赠书、书法笔会、文艺演唱活动之后,我又一次来到了周明先生的房间,同时,将周明先生留给我的墨宝《情系秦岭》、《真情散文》叠放了起来。此时,我发现,眼前的周明先生依然是精神饱满,兴致有余。看得出来,他是刚刚回到房间的,他的手上还留有挥毫时的墨迹。于是,我有意问先生:“身体能撑得住吧!”他说:“站久了,腰有点不适。”我继续说:“多亏宣纸用完了,要不然你还是走不了的。”他风趣地说:“那是,那是。”说话间,我给先生沏了杯茶,并顺手将与会作者赠予先生的一厚摞书整了整。之后,先生递给我了一份《参考消息》,当时,我恭敬地接了过来,并认真地看了起来,忽然,我发现了《柏杨手稿文物不留台湾赠大陆》的醒目标题,随口说:“柏杨,台湾作家,人文大师。”周明先生说:“是的,他1920年生于河南辉县,1949年去台湾,他称自己是从地狱回来的人,因为,他曾被台湾调查局以‘共党间谍’的罪名判过死刑,后改为有期徒刑,囚禁绿岛感训监狱近十年。他在狱中完成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的一部书,著作畅销的程度让柏杨声名大噪。”说到这里,周明先生喝了口茶,然后,继续说:“柏杨一生著述丰厚,除了柏杨版《资治通鉴》外,《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他在今年的初春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公证签约,同意把部分狱中手稿、读者文友的书信、书桌椅、笔、镇纸、受访影音纪录等近千件手稿文物,运往北京收藏,本次会结束,我将代表现代文学馆赴台,在柏杨台北县新店住所举行受赠仪式,并表达感谢之意。也就是因了这个事,目前,各大媒体炒的很热,我也被牵连进去了。因为,我和柏杨及柏杨夫人张香华相识逾20年,我比较了解柏杨。对此,岛内文坛皆感不安,台方文建会希望此事落空,香港《大公报》、台湾《中国时报》等相继作了报道。不过,柏杨手稿文物赠大陆的事已成定局。”听了周明先生一席话,我倍感到了文学事业的伟大而坚贞,倍觉得台湾、大陆的文学艺术是同根同祖的,柏杨的精神令人敬仰,柏杨的作为实属爱国之心。同时,我也感到了周明先生是功不可没的。
再后来,周明先生谈及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藏内容及设施情况,特别说明了馆内的园林中有十三位已故著名作家的雕像,有从关中故乡运到文学馆的50个古老的拴马桩,文学馆占地50亩,同时介绍了馆内的研究中心、收藏中心、对外交流中心,馆内有一大批研究员,有海外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馆内经常举行一些作品研讨会,文学朗颂会、纪念会等活动,他还说将来会设立陈映真文库与柏杨文库,目的是,重现作家写作时的环境,展示作家的藏书、手稿与书信等。说到这里,周明先生很有兴致,而且显现出了他那超常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第二天,首届真情人生纪实散文高峰论坛在京铁大酒店二楼会议室举行。这里,布置讲究,文风浓郁,通体光明。在近4个小时的发言中,全国著名作家石英、梅杰、李光柱等先生登台,论述当前散文的现状及趋向,确立当前散文的纪实原则及移情于物,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周明先生是坐在前排的,而且是一步没有离开座位的。台下一百多名来自全国28个省的作家代表,听得认真,记得详细,会场不时地响起热烈地掌声。
在台下的两边,竖立着大小一样的立式文屏,离我最近的几个屏上清楚的书写着:“家庭,永远是值得依恋的港湾,亲情,永远是芸芸众生不变的依恋。”、“母亲,她犹如一盏灯,点燃了,永远不会熄灭,照亮了一个个孩子内心的黑暗和前进的道路。”、“父亲,您对我的爱是世界上最负责任的爱了,拥有它,我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笔财富。”看到这些文学精粹,我感到了,一定是周明先生的所为。
下午,因了我对文学的向往以及对文学前辈们的追思,我离开了讨论会,而且是独自一人,跨越了宽阔的车站南广场,穿过了人流不息的车站地下通道,趋车赶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在这里,我久久地贮立在了文学馆门前,尽可能的放开那涌动的情怀,最大限度地展开内心的视野,去品味、去领会、去琢磨、去省悟,一个伟大民族所孕育出的文学之韵和文学基石,同时,体会那文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后来,我慢步在文学馆内,瞻仰了园林内文学巨擘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曹禺、老舍、叶圣陶、冰心 、丁玲、艾青、朱自清、沈从文、赵树理的雕像,抚摸了周明先生从家乡运来的栽置在文学馆内的50个古老的拴马桩,目睹了周明先生孜孜以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办公地方,忽然间,我意识到了,文学是伟大而又神圣的,文学是一个国家兴旺的象征和标志,文学家的精神将同那古老的拴马桩一起,世代长存。一时间,周明先生的散文集《泉水淙淙》、《又是一年春草绿》、《远山红叶》、《记冰心》、《红霞满天》、《五月的夜晚》、《在茫茫地绿色世界》、《那年冬天没有雪》、《雪落黄河》、《山河永恋》等,如同过电影一般从我眼前闪现,他那与本身等高的文稿如同金山一样,闪亮耀眼,熠熠生辉。
傍晚,当我踏上了离开京都的列车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的热烈场面,京铁大酒店晚宴活动的丰富多彩,文采浓浓的高峰论坛,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历历见证,无不体现出周明先生的辛劳、博识、远大和潇洒,无不体现出周明先生那对文学事业的执著和对文学事业所付出的心血和贡献。
忽然,我拨通了周明先生的手机,向周明先生道了声,再见。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凭借着列车的窗口,看那灯火辉煌的北京城,潜意识的微笑了。
(注:本文来源“心海灯塔”美篇)
作者简介:刘新宇,周至县马召镇刘家庄人,早年在周至中学任教,后任周至县民政局社团办主任。现任周至现代文学院长,西安市地名专家,西安市西周文化高研究员。其代表作《村主任》,《社区主任》被国家四部委推荐为各个社区图书馆藏书。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