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作者: 慕莲
前年在选编出版《陈振民诗词精选》时,就有再出一本赏析评论陈老师诗词的想法,但难在写赏评的人太少了。可巧去冬今春 AI 写作风行全国,这本《陈振民诗词 AI 赏评》便顺势成书了。
向来赏评古典诗词的书籍颇有一些,但赏评新人新作诗词的书籍,还少之又少。这就影响了以新思想、新情趣解析新诗境、新诗艺的普及。
陈老师不仅爱创作新的诗词,也很重视探讨新的诗词成就。所以经与他联系,再出版现在这么一本对他的诗词的赏评,他也很乐意。
就这样我们一拍即合,就把他的一些诗词付于 AI 眼底,接受这个人工智能的鉴定了。
对于 AI 的文艺写作,从目前的实践看来,它的创作不如评论。创作它也能,但毕竟缺少个体作者的经历和体验,故作品会缺些个性色彩;如没有到家的指令,它似乎难以达到理想要求。而由它搞评论就不同了,因为它瞬间就能搜索到世间许许多多高水平的艺术见解来衡量你提供的作品,从而给出一定的品鉴。这样的品鉴自然也就不凡了,甚至无敌了!
由于 AI 毕竟是一种工具,在赏评使用中,它也会形成一种形式上的套路,常有类似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等叠床架屋的结构,存在某种反复铺陈影响简炼的偏向。但这并不妨碍它表达思想锋芒和艺术真谛。对作品的探深察微功能,它依然能做到,作品在思想上的独到和不足、艺术上的绝窍和缺失,它都能说出个道道来;因而在本书中的赏评,每有真知卓见。作为本书的选编者,我对AI 的赏评见解比较满意,书中所录其言也就基本没动。
不过书中陈老师的具体诗词作品,却与曾经出版的“精品”有较大出入,除少数重合外,大部分都是另选的,这自然有利于更多地向读者推荐陈老师的作品。而作为赏评对象,我以为这也可以,因为它们也都是我原来认为的佳作。以陈的佳作搏 AI 的佳评,我当然放心了。
我想,此书中陈老师的原作和 AI 的评语,对读者是有一定启迪作用的,只巴大家都能夠喜欢。
2025.6.19于万荣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