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菩萨
关 东 月
世人都道菩萨在远山高寺,金身巍巍,香火缭绕,受万众叩拜。却不知,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尊未醒的菩萨,不需开光,不必供奉,只在尘世泥泞中,一寸寸擦拭,一寸寸显形。
巷口修鞋的老王,守着他的摊子三十年。手指粗黑如树根,掌心老茧层层,却能穿针引线,将破损的生活细细缝合。他总眯着眼,嘴角噙着抹淡笑,仿佛掌间不是开裂的鞋底,而是亟待修补的命运。破损的鞋跟在他手里重新站稳,磨穿的鞋面被他抚平伤痕。人问他怎不换个营生,他慢悠悠敲紧鞋钉:“这世上总得有人让行路的人,走得舒坦些。”那一刻,他低垂的眉眼,竟有菩萨低眉的慈悲。
邻家妇人中年丧偶,独自拉扯幼子。夜深人静时,常见她窗口亮着微灯,影子投在帘上,如风中瘦竹。人都道她命苦,她却将苦水默默咽下,化作清晨给儿子温热的那碗粥,灯下细细检查的那页作业。她的菩萨心肠,是深夜独自淌泪后,次日依旧平整的衣领和温和的语调。她渡的不是别人,是先一步沉沦的自己。
而我的祖母,一生未曾识字,却是我见过最通透的哲人。夏夜纳凉,她摇着蒲扇说:“人啊,就像地里的庄稼,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但都在自己的时令里抽穗扬花。”她从不拜佛,却常在雨后,将院中爬行的蚯蚓小心送回土里;冬日会在檐下撒一把小米,给麻雀留条活路。她说:“菩萨要是真有灵,也不是让人磕头求保佑的,是让人自己长出力气往前走。”
原来,做自己的菩萨,不是要通体金光、脚踏莲台,而是于平凡处点燃心灯。
是在无人见处,依然持守的一份洁净;是在可以怨恨时,选择了宽谅;是在自身困顿中,尚能分出一丝温暖予人。是在每一个沮丧的时刻,能亲手扶起自己的勇气,对自己说一声:过去吧,前头有光。
这尊菩萨,不需檀香供奉,只需以善念为香,以行动为烛。它就在你耐心教孩童系鞋带的指尖,在你扶起路边倒下的单车的举手之间,在你深夜加班归家,仍对守门人颔首微笑的刹那。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当你不再眼巴巴望着遥不可及的金身泥塑,而是低头看见自己的双手——这双手或许平凡,却能抚平伤痛,创造美好,传递温暖——你便已悄然完成了对自己的开光。
做自己的菩萨,是在这荒芜有时、繁华有时的人间,为自己筑起一座不垮的庙宇。香火不绝,灯盏长明,照见自己的山河万里,也温暖偶尔路过此地的、同样跋涉的灵魂。
终于明白:真菩萨不离世间觉。你我皆在红尘,皆可修得一颗菩提心,在属于自己的道场上,肃穆成佛。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世界诗人》签约作家,《中外华语作家》签约作家,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黑土文韵》特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奖,第三届孔子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