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熙以石匠之腕,执硬笔如凿,在《常用字选编》里凿开四千汉字的呼吸:宽博里藏风骨,温润中见清奇,让江南水气与草狂并流。工具书却成艺术品,他一笔一画替乡野立传,也替自己沉默的一生发声——字间清正,正是低云时代里倔强亮起的星。
曾祥熙和他的硬笔草书
陈本豪
曾祥熙《硬笔草书常用字选编》出版后,索书的人一时渐多,虽不在行内也不常看书法,得书后我却一气通读,兴奋之余自感掌声响起。
《硬笔草书常用字选编》属书法类工具书,其教习与艺术之效兼得。书中共收入4000多个常用汉字,精选了10多位艺术大师的书法名作,以硬笔书写成形,所有字条均按汉语拼音的音序排列,好查好读颇受欢迎。该书具三大功能:一、供初学者临摹,以求草书规范化;二、草书作品的辨析与释疑,尤其是书法珍品,如一字费猜,势必影响读者对作品内涵及艺术的整体理解,即编者所说“ 便于初学者查阅参考,望能对书法爱好者有所帮助。”;三、出于对书法的自我领悟,编者在照应名家书法家结构的同时,统一了书写风格,彰显了整体美感。《硬笔草书常用字选编》不仅是一本书法工具书,也是一部书法作品集,曾祥熙既是编者也是作者。
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她由点及线地连接,在点与线的结构及整体谋篇布局中创造汉字艺术,魅力在于神与形之中,感觉与感受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筑起一座桥梁,只有达到完美的照耀与律动,才是至高境界。书法的诞生通常有三种景况:一、因字而文,以文为载体来塑造汉字,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创作景况,尤以今人为甚;二、因文而字,在不经意中创造出汉字艺术,这种字淡化了人为痕迹,艺术价值较高,是一种最佳的创作景况,现时已不多见;三、又文又字,重在文字双修,这是一种最少也是最难出现的创作景况。研修书法必须深度的投入,这有同于借贷,只要苦心和坚守,绝不愁还本,收获大小则别于天赋和修造,若到高处如泥土烧成陶罐,始于自然而感动自然。书法与众多艺术同源,修习因人而异,其距离与速度无法用刻度量化,如非存在这样的魅力吸引,大千世界沉于书法的人只怕是寥寥无几。
曾祥熙的字宽博中有刚正,温润中见清奇,稳健中藏风骨。他的草书俊美而不雍容,飘逸而不轻佻,他志在书写人生的奋斗与渴望,他的字像草木一样生长。翻开《硬笔草书常用字选编》,字间渗透着一种清正之气,静谧、柔和、舒缓,给人杨柳吹面的暖觉,其间还略具几分古典味。尤其是草书,无论是行草还是狂草,他追求笔意,意不到神不出,神不出则艺不成。他一贯严谨自律,一笔一画都很讲究,他说“必须让人读懂,切忌无事生非让人徒费脑筋。”正如杜甫言“立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语于豪放之外”,文学是这样,书法也是这样。
我是个不倦于文章写作的人,文学上的结句断字以气而定,终归要益于抒情达意,不定是长句子好,也不定是短句子好,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顺气吐纳,如胡乱学别人,坏了自然文章就给毁了。书法同文学相似,也讲求抒情达意,不同的则是它主要在于对汉字间架结构的把握,而后再注入自己的精神和审美。什么样的人就会写出什么样的书法,千姿百态的书法出自千奇百怪的人,纵观历史,绝找不出两个书法完全相同的人。书法是作者本体与思想的演绎与换位表现,作品的神形与作者的灵魂互为照应,从一幅书法里不难看出作者的性格、襟怀和命运,高手甚至可以测出陌生作者体态的高低胖瘦。
曾祥熙的书法十足的江南秀色,缺乏张扬浩荡,少了几分强悍狂野之气,这与地理人文以及他的个性不无关系,严谨谦和使他广了人缘塑了美德,也抑制了他智慧的超常发挥。凡艺术珍品件件都是忘我的佳作,如在创作中得以疯狂,状态就出来了,那种作品首先就能醉倒自己。书法像众多艺术作品一样,无法摆脱地域属性,注定了优劣并存。书法的艺术风格大有南北之分,人说喝长江之水的人细,喝黄河之水的人粗,这并非玄谈。一条大江洪流脉活,地气与文气蕴于天水之中,舞江流之练而书,历经千回百转,一笔一画于行、于楷、于草……形浪于江外,意动于江中,神行于江底,如是说,江南书法天生流畅,只是浑厚之感就难以黄河了。书法艺术同于自然,也可纳川外之气固本培元,南江书法应在飘逸中渗透一点北国的剽悍则更为强健,但切忌伤根,只能在演变中渐进,在新生中忘我,忠于改良而非质的背叛。若生于江边而落笔忘流,一味地追求狂野与剽悍,意在孤烟直起,使其形似并不难,却因使巧弄出一团黄沙气来掩人耳目,初看可人,静看则神形异种,这与东方人不善跑,外夷难精国画一般。江南有江南的幽境,江北有江北的气象,各具特色自然天成,相得益彰不可取代。
写书法的人很多,只要动过笔墨的人都能涂抹几笔,写一首唐诗或一条警句,挂壁自勉无可厚非。正因为人人能做的事又是最难成功的事,能将书法写出气象来的人不可能很多,成功的人注定是少数,而享受则可以天下。比如数学,都从一加一启蒙,学会之后有的人只能当会计,有的人则设计了卫星与飞船,庸才和天才一同被阳光映照。江夏习书法的人多,爱书法的人更多,有些作品值得赞赏也令人景仰,因出道太晚又纯于爱好,了解甚浅从不敢妄言。曾祥熙的字原本可以写得更好,也许是生活之境过于逼仄,他一向墨守陈规,学会了逆来顺受,从不敢奢望自己的一块净土,收得称心却放得不大如意,当然,这仅止于《硬笔草书常用字选编》而已。
20世纪70年代初,曾跟着曾祥熙当了七年石匠学徒,学做人学做事,勤动手活动脑,他的智慧与仁爱之光,镀亮了我岁月的朦胧,恩义至今无报却一刻不敢忘。师傅头大眼亮,一条慧根自脑通足,九佬十八匠几乎行行都有涉足,他顶着天低云暗,养活了一个家,站成了一个人。因家庭成分不好,生活一贯低调,他向来以自尊护着自卑,为人过谦略显拘谨。为了争取生存空间,师傅的书画年轻时就名扬乡里,但那时多在机关的墙壁或商店的柜上着笔,真正潜心修习书画还是近几年的事。退休之后,他将自己囚于一室宇宙之内,整日笔墨纸砚两餐酒,不问檐外天色,工笔重彩国画油画,魏碑草书词章理论,堆满了一屋子,自娱自乐好不快慰。经不住我劝,才整理出版了这部硬笔书法集,没想到在山城古镇掀起了震撼,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宁静,他笑着怨我“就得亏了你这个徒弟”。积攒如此之深,路走得如此之远,却又一夜春来,如不登楼看作品,没有人肯信。众人一说,他该下楼,艺术于人于己都需要交流,于是,一条热线手与手牵,推出作品请人进来,竟而风起云涌。师傅下楼后我也沾些光辉,有些人说,怪不得陈本豪能写一点东西,原有师傅如此。
苦于不是行里人,写不出行话,但我没有功利之图,,今天趁机谈谈自己的师傅,胆子一大就没了禁忌,想说就说,也不怕被人指点与笑话,就算对师傅的一片心吧!颜真卿的字必然使颜真卿在朝,傅山的字决定了傅山在野,曾祥熙的字具有大气象,艺术之路还会越走越宽。
作者简介:陈本豪、中作协会员、音乐家,籍贯武汉江夏。已出版散文集三部,纪实文学集七部。长篇纪实文学《京剧谭门》全四卷,被列入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参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荣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由选择来诠释与宽博他的含义,则有待未来时空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