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火记忆与艺术新生:郑升家诗作的双重凝视
安徽/王瑞东
郑升家(昨夜星辰)的这两首作品呈现出历史创伤与艺术创造的双重维度,以截然不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对民族记忆与文化创新的深刻思考。
《恶魔不可饶恕》是一把刺向历史暗夜的匕首。诗人选取“九一八”这个刻入民族基因的时间符号,用警笛的听觉意象唤醒集体记忆。“血债未讨还/仇恨又增加”形成递进式的情感冲击,揭示出历史伤痕的未愈合状态。后四句以白描手法直指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兽性发”“超极限”等表述剥离了所有诗意修饰,呈现出赤裸裸的历史真相。这种刻意保持的粗糙诗质,恰是对精致修辞的拒绝——面对如此沉重的主题,任何语言修饰都显得轻浮。全诗犹如一座铭刻在时间峭壁上的警示碑。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周楞伽神品出世》中洋溢的创新活力。诗人以“苦熬三年多”暗合艺术创作的艰辛历程,“奇艺显”与“美梦即实现”勾勒出文化创造的喜悦。诗中“市场藏玄机”一句尤具当代性,坦然承认艺术与市场的共生关系,打破传统文人羞于言利的桎梏。末四句将神话原型(哪吒)与现代表达形式(动画)相嫁接,既彰显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又欢呼中国创意走向世界的现代性突破。
两首诗作构成意味深长的对话关系:前者是向后看的历史锚点,确保民族不在时代洪流中迷失记忆坐标;后者是向前看的艺术航帆,展现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转化获得新生的可能。这种历史反思与艺术创新的双重书写,正是当代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两翼。
诗人用截然不同的语言质地处理两个主题:战争诗篇如铸铁般冷峻坚硬,每个字都像砸进土壤的楔子;艺术赞歌则如流泉般轻快跃动,词句间充满发现的欢欣。这种根据主题调整语感的自觉意识,展现了诗人成熟的创作掌控力。
两首诗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如何对待历史与创造。正如警笛声与动画光影共同构成民族的精神光谱,真正的文化自信既需要铭记苦难的勇气,也需要创造新生的智慧。郑升家通过这两首作品告诉我们,记忆不是沉重的枷锁,而是让创新之花开得更加清醒的土壤。
附录:
昨夜星辰诗二首
◎恶魔不可饶恕
一一题战争历史片《731》上映
时逢九一八
警笛鸣中华
血债未讨还
仇恨又增加
东北沦陷后
日寇兽性发
凶残超极限
罪行难抹杀
2025.09.20
◎周楞伽神品出世
苦熬三年多
一朝奇艺显
市场藏玄机
美梦即实现
传说虽遥远
故事可新编
人间爱哪吒
动画惊世界
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