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九一八”,
严惩贪官与间谍,守护国家根基
“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并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后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14年。今天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之际,我看到了很多场景,更多的是官员的演讲,文人的文章和骚客的诗词,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悲痛和愤怒,无非都是:“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一些豪迈的,慷慨的,激昂的语调。那种激情,那种愤慨着实有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可他们回到家了是干什么了呢?是打开手机看那些搞笑的抗日神剧呢,还是打算去日本的风情街逛逛呢?就不得而知了。
我认为,不忘国耻,铭记历史不能只是一句逢场作戏的口号!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在那里?发生的背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侵略战争为什么不是发生在边境线,而是发生在离首都仅600多公里的柳条湖。当初是谁引狼入室的呢?这就要提醒国人,为了这样的事件不再发生,我们不仅要铭记九一八,更需要清楚发生九一八的根由。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清代有个“乾隆盛世”吧?这个“盛世”盛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知道,现代人只知道那个“盛世”出了一个大贪官叫和珅。掐指“盛世”到“九一八”时不过130年,这个从鼎盛到衰败的过程不能说与和珅没关系。
首先和珅的贪腐对朝廷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议罪银”制度的推行,“议罪银”制度规定官员犯事后缴纳银两可免除刑法,这一制度实质是鼓励贪腐,——贪污被发现后只须缴纳部分赃款即可免于惩罚,导致了“无官不贪”的局面。二是,君主默许与纵容:君主对贪腐行为选择忽视,甚至包庇,或“隐约其词”甚至是“本末倒置”这加剧了官场腐败的滋生。最著名的如庆亲王奕劻,凭借贵族身份“卖官鬻爵”挪用军费。还有李鸿章在官场中以权谋私,套取北洋水师军费,甚至出卖国家利益收受外国人钱财,导致国库财政崩溃,民变频发,直接影响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力,导致甲午战争失败,让日本人在中国肆无忌惮,最终发生了九一八事件。今天我们若以史为鉴,唯有加大对贪腐,和对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的惩罚力度,方能震慑宵小,捍卫国家安全与民族尊严。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国家不论是国防科技,还是人民生活都在领先地位,在中国历史中也可说是“鼎盛”时期。然而也出现了大量的贪官,虽然当前反腐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轻刑化”现象仍然存在,部分贪官通过退赃,诚恳认罪减轻了处罚,甚至因配合调查,主动交代,认罪态度好还立了“功”,受表彰,提前出狱了。可见“议罪银”制度毒性未减,还渗透了神州的各个角落,全国上下是无官不贪,更是“无处不腐”。贪腐官员大到朝廷大员,小到地保里正,他们动辄就是数目过亿,就连悬壶济世的医院,教书育人的学校,普度从生的寺庙都不能幸免。可见这“议罪银”制度腐蚀性有多强大。
据中纪委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查处厅局级以上干部逾千人,涉案金额都在十多亿。某省交通厅长挪用专项资金,导致桥梁坍塌;某市市长与商人勾结,低价出让国有土地。这些行为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更摧毁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贪污腐败也是另一种背判,它能使组织涣散,党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是民心向背的关键。
还有就是“间谍”,腐败是产生间谍的根源。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间谍活动是无声的战争,近年来,境外势力通过金钱诱惑,渗透等手段,窃取国家军事科技,经济机密,严重威胁国家安全。例如某军工企业员工被境外机构收买,泄露新型武器参数;某高校学者以学术交流为名,向境外传输敏感数据。这些行为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危及国防安全。然而现行的法律对间谍犯罪的量刑较轻,部分案件因“证据不足”或因跨国追责困难而不了了之。
我们呼吁国家修订《反间谍法》,明确“情节特别严重”的界定,提高最高刑期至无期到死刑;对间谍和贪官设立专项举报奖励机制,鼓励民众参与反贪腐反间谍行动。实行“贪腐终身追责”,无论退休多久,一经查实从严惩处。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并处以数倍罚金,用雷霆手段法律之剑斩断一切危害国家根基的黑手,真正做到对损害国家利益的零容忍,公开贪腐案件审理过程,公开官员财产信息,从根本上断绝贪念,以透明司法的权威,重塑公信力,不让烈士的鲜血白流,守住民族的未来,让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2025年9月18日
作者简介:文权,字儒轩,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人,工商业主,沭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沭阳县文学研究会会员、沭阳诗词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