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深秋
文/李周省
登高望远银杏黄,
闲散身旁溪流清。
五角枫叶慢慢红,
月季花艳桂花香。
2025.09.21于扶风
秋天路上的风景
文/屈军强
心诚才能看到人生的风景,
心好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心静才能听到世间的声音,
心雅才能体味生活的情趣,
心清才能发现美好的意义,
心勤才能读懂四季的舍得,
心乐才能滋养自己的身体,
心安才能享受幸福的滋味,
心宽才能敞开博大的胸怀,
心和才能分享做人的和谐,
心谦才能相信礼让的力量,
心长才能守护岁月的友情
寻趣,汉字乱弹
文/屈军强
[玫瑰]好
好,优点多,人满意。好,朋友多,情谊深。好,赞美多,人和谐。好心存,好话说,好事做,花好月圆景更美。结交好友,修好积德,良好习惯,祝你安好。写文要有好情意,书画要有好境界,游历要有好心情,“任头生白发,放眼看青山。”人在世上,千万不可生坏脾气,出坏主意,干坏事情,败坏门风,毁坏声誉千万莫为。"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记住,好人一生平安。
[玫瑰]美
《说文》讲:"美,甘也"。古语道:"美,与善相同"。美,好看,好味,好景,美人美气,美不胜收。书法之美,与结字,章法和情趣分不开。用笔中要有线条的节奏美,用墨时要讲浓淡五色的自然
美,结体中要有大小方圆的中和美,章法里要有黑白疏密的神采美。"只见神釆,不见字形",尊古借今,妙趣尽现。书法美如此,诗歌,绘画和音乐更是同理。
[玫瑰]寿
寿,命长岁数大,福寿绵绵,万寿无疆。高寿恭祝,长寿鹤舞。挥毫泼墨,书画可延年益寿。书法家舒同说道: "经常写字,气血通畅,精力旺盛,疾病也少"。在历代书家中,长寿者比比皆是,柳公权,欧阳询,齐白石等都是笔写寿,纸留美。书画创作中,心思手动,指实掌虚,展纸书诗,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既和谐身心又淡忘一切,达到了健体强身的目的。正如康熙帝所言":宽怀只有数行字"。心正笔正。书画寄情悦心益寿,惟有付苦多悟, 尽现豪气,雅气和古气的艺术妙境!
时光匆匆又秋分
文/屈军强
秋分
阴阳平衡,
大地和谐,
秋之花,秋之风,
“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水盈盈满眼都是彩色与丰盛,
让人间烟火有了新的风景,
秋菊金艳!
秋分,
田园庄稼成熟,
耳畔尽是劳动成果的礼赞!
“秋分种麦正当时”。
中国农民丰收节,
唱响了收获与耕种的激情歌,
让回报多了不少的联想与信心,
秋思如画!
秋分,
秋之实,分之美,
这既是收获的季节,
又是一个感恩的日子,
喜悦中收获大自然的馈赠,
回眸一笑,
更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父母的养育之恩,
朋友的鼎力支持,
自己的不懈努力,
值得感恩和珍惜,
秋歌嘹亮!
秋分,
秋天藏,秋月明,
收藏岁月的每个瞬间,
珍爱真情的每个细节,
让生活充满无限的温暖,
愿一切都在行走的路上顺遂平安!
喜,春花秋实,
祈,健康如意,
秋福满堂!
返老还春
扶风书法家杨晰老人今年82岁比他22年小80岁时胡子还黑
文/翟功印/2025.9.21
信来书法可延年,
返老还春何幸然。
胡子白完今又黑,
挥毫一笑喜开颜。
随感
文/楊达
心中若有桃花源,
何处不是水云间。
舍得繁华守清静,
身在凡尘也胜仙。
季节如剪 平分秋色
文/何俊锋
木叶落,雁南归,季节如剪,平分秋色,暑气渐退,寒气渐生,似一枚金黄的落叶,随着一阵凉凉的秋风,滑向季节深处。与山水为临,邀草木为伴。与云霞守望,邀风月对饮。和斑驳的秋色一起,走向生命的成熟。时光微凉,秋色渐深。秋分,是一条温柔的分界线,盈盈一挥舞,秋天便一分为二。不觉间,秋已过半。天高地阔,白云淡淡。寒凉与暑热携手并肩,黄叶与蓝天平分秋色。
秋分,在季节的转换中,揉进了一丝清凉的味道。暂且不去想早晚的阵阵凉意,也不去管中午的一时燥热。随秋风,跨过时光的门槛,去追寻,岁月深处的斑斓秋意。风吹过山谷,看草色染青黄。风略过溪涧,听泉水叮咚作响。风,停在桂花枝头,轻嗅丝丝缕缕的芳香。簇簇桂花,香远益清。点点金黄与橙红,开得那般热烈,那般自在,那般香甜。任谁路过,都会忍不住为之驻足,暗香停留。
秋风,携着一缕香魂,穿尘而过。染白了芦苇,染黄了菊花,染红了枫叶。亭亭芦苇,随风摇曳。白色的思念,也随秋风,浩浩荡荡地蔓延开来。执菊花为笔,用红叶做明信片,挥毫泼墨,写上万般情思,寄给远方的你,寄给爱和温柔本身。渐深渐浓的秋色里,世间万物都开始做减法。走过春的明媚,路过夏的热烈,走进秋,便是走进了清简的诗意里。
山寒水瘦,连草木也开始调整呼吸。不再憧憬欣欣向荣的热闹,不再羡慕恋恋风尘的繁华。褪去一身喧嚣和浮躁,学会沉淀自己。沉淀自己,如同深秋的草木,不管即将面对多少寒风冷雨,不管要经历多少摧残无奈,都要学会淡定。一叶落平分秋色,万物收岁月无恙,半凉半暖之间,半个秋色将尽,花残叶落,秋的淡雅风韵也渐渐显露出来。在极致的绚烂之后,生命也渐渐趋于平和,重拾最初的简单和纯粹,处变不惊,坦然从容。
素简的水墨秋韵,勾勒出成熟的韵致。用金色的微笑,向天地万物致意。深秋的静。那种静,是铅华洗尽的素静。穿透了时光,摇落了尘埃。静静地,走过古道西风,越过小桥流水,于南山之下,修篱种菊,与世无争。心素如简,人淡如菊,这是秋的风骨,亦是淡泊的人生态度。站在窗前,看阳光在黄绿色的叶子上跳跃着。眼前,茶香氤氲,伴着金色的阳光,暖暖的。秋色安暖,光影斑驳。伸手,将秋意妥帖安放,不说别离,不言惆怅。
眉县猕猴桃博览会感怀
文/王兵
眉县自古产毛桃,
藏在深山无人眺。
如今产业大发展,
农民致富架金桥。
一年一度博览会,
声名远播人如潮。
因地制宜结硕果,
只缘领导决策嫽。
国泰民安
文/毛小东
“国泰民安”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原文为:“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这里,“泰”意为安定,“安”指安乐,整体表达的是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状态。这一成语浓缩了儒家“仁政”“民本”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统治者对“天命”与“民意”的双重回应——国家昌盛与百姓安宁必须互为因果。
秋风随感
文/何俊锋
秋分将至,草木始衰,高雁南飞,云巅望断,清风徐来,心悟尘远,回首半世沉浮,为谁香起,为谁红落。秋叶随风飘落,化作泥土芬芳,蕴待来年春苏花妍。即使风吹雨打,飞落似雪,花至荼蘼,再无音讯,也将那片思绪揉进风里,一望江山如画,绘成层林尽染。秋深之季,山风寒起,带着丝丝感伤在幽谷逸林中看花落别枝惊鹊。一阕流年,将几许思绪遗落尘凡,一曲未了,将那江南婉约梳理成潇潇雨歇。叶落肩头,任泪倾平野,一切故事冥冥早有因果,即使山水映望也许暗藏天网地罗,悠扬地踩着诗情韵落,恍然间泛起秋殇几多。
秋分清浅,姿英婆娑,珠帘暮卷,一世梦靥,半盏光阴,终究在韶华易负的叹惋中随风飘逝。春秋流离过,此刻,轻轻打开一纸泛黄的素笺,虽笔墨薄凉,但沧桑流转,就用几行文字,缘随这个季节落叶缤纷、袅袅溪去。茫然伫立于深秋之境,挥思发毫于山水之间,踏过落红化泥的柔软,留连于诗书不倦。在竹径幽谷深处,拣起一粒花的秋种,深埋入土壤,我期待着来年百花竞放,期待着明年春光明媚中再诉衷肠。
楹联三副
联文/楊景春
1. 乡墅闲居
青瓦粉墙,绿野环堂。
朝闻鸟语,暮品茶香。
2. 田园雅筑
地阔天朗,墅立田旁。
风穿柳巷,月照回廊。
3. 村宅新韵
旧圃新堂,篱短花香。
心远尘攘,意自悠长。
秋收
文/文海
金涛卷野接天畴,
铁马驰风贯地讴。
霄汉垂恩倾玉斗,
坤灵献瑞列珍馐。
千川嘉穗承玄化,
九域丰年载梦舟。
但得苍生仓廪实,
不辞躬耕岁华流。
逛周至八月二城隍庙会
文/何俊锋
相传,清末年间,周至城隍庙前的八月二,总会吹来一阵奇怪的风——它吹得香烟盘旋不散,吹得庙门铜铃叮当响,像是城隍爷亲自巡街。老人们说,这是城隍爷在保佑百姓,驱邪纳福。于是,每年这一天,四里八乡的人都会赶来赶庙会,烧香、看戏、寻热闹,也盼着那阵“城隍风”。久而久之,八月二的庙会,便成了周至人刻在骨子里的念想。
天刚蒙蒙亮,薄雾还没散尽,周至县城的街口就活泛起来了。二曲镇政府门前的街道旁,卖糖葫芦的老汉正弯腰串着山楂,鲜红的果子裹着晶亮的糖衣,在晨光里晃出细碎的光;旁边炸油糕的油锅“滋滋”响,金黄的油糕浮上来,甜香一下子就漫开了。顺着人流往城隍庙走,空气里的味道越来越浓——有羊肉泡馍的醇厚热气,有纸香混着柏枝的清苦,还有孩子们手里风车转动的“呼呼”声,一路勾着人往前去。
顺道人流挤到了城隍庙前,才算真正踏进了热闹里。彩绸彩纸扎的牌坊立在街口,风一吹,红的绿的绸子猎猎作响;戏台上的锣鼓“咚咚锵”地敲起来,震得人耳朵发麻,秦腔演员的唱腔突然拔得老高,一句“祖籍陕西韩城县”刚落,台下老人们的叫好声就跟着涌上来。
戏台旁边,小摊一个挨着一个,像串起的糖葫芦。编竹篮的老汉手指翻飞,青竹条转眼就成了精巧的篮子;剪纸的妇人握着小剪刀,红纸在手里转两下,就剪出个活灵活现的“福”字;最惹孩子爱的是捏面人和糖画摊——面人师傅捏出的“孙悟空”,金箍棒翘得老高;糖画师傅手里的铜勺一斜,琥珀色的糖丝在铜盘上游走,眨眼就画出条腾云驾雾的龙,引得孩子们围着摊儿转,眼睛瞪得溜圆。
往庙院里走,气氛就沉了些。香火缭绕,烟气混着柏叶的清气,从殿檐下往上飘,在阳光下化成一缕缕淡金色的雾。香客们手里攥着香,恭恭敬敬地站在城隍像前,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有的求家人平安,有的求庄稼丰收,说完了,就把香插进香炉,再轻轻捋一捋庙前许愿树上的红绳,像是在跟城隍爷道一声“拜托了”。
午后的庙会,热闹更甚。踩高跷的队伍“噔噔噔”地从人群里穿过,踩着两米高的木跷,“穆桂英”披红挂绿,“孙悟空”抓耳挠腮,每走一步都引得人群往后退,又忍不住往前凑;舞狮的锣鼓越敲越急,黄的红的狮子跟着鼓点跳,突然腾空跃起,一口咬住悬着的彩球,孩子们的欢呼声一下子炸了锅。摊贩的吆喝声也更亮了:“手工鞋垫,十块钱两双!”“刚出锅的甑糕,热乎的!甜甘蔗,热红芋”和戏台上的唱腔、锣鼓声搅在一起,成了独一份的庙会交响曲。
夕阳西下时,城隍庙的琉璃瓦被镀上了一层金。人流渐渐散了,地上留着糖纸、花生壳,还有几串被遗忘的红绳。风又吹过,戏台上的幔布轻轻晃,铜铃“叮当”响,像是在跟热闹道别。
夜色慢慢漫上来,城隍庙前的灯一盏盏亮了,昏黄的光在青石地上晃出摇曳的影。风还在吹,比白天柔了些,铜铃的声响也轻了,仿佛城隍爷的脚步正悄悄远去。人们揣着买到的小物件,兜里塞着庙里求的平安符,三三两两地往家走。有的孩子趴在大人肩上,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糖画;有的老人边走边念叨,说今年的“城隍风”,来得比去年更暖些。
热闹散了,可那股子甜香、那阵锣鼓、那片香火气,还有人们脸上的笑,都随着夜风,悄悄钻进了周至的街巷里,藏进了每个人的心里。等明年八月二,风一吹,这热闹,又会准时回来。
秋霖
文/秦 牛
几度秋霖洗世尘,
千山叶落見初真。
闲居陋舍悟天运,
霏蔽星辰绕日循。
白昼浮云风漫卷,
苍旻阔野素妆新。
芳香菊桂扑鼻醉,
吟啸徐行任雨频。
2025 -09 -21于扶风
秋意清简,却拥万物丰盈
文/何俊锋
秋天 在岁月的删繁就简里清简着景致,丰盈着时光。秋天的清简不是贫瘠,而是沉淀后的通透;秋天的丰盈不是张扬,而是内敛成珠,收尽整个季节的深情。秋天是炫彩与清雅完美融合的季节,当第一片叶子泛红,便拉开了自然的诗意画卷。秋意清简,秋光温柔,日子如落叶般轻盈,沉淀出时光的醇香,让人心绪宁静。岁月与秋一起拥万物丰盈的安然,这份安然并非无声,而是以金黄与火红诉说着季节的深情,于秋的静好中,收获着人生的快乐与安康。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起时,天地便卸去了浓妆。那些夏日里喧闹的绿色,渐渐褪作淡黄、赭石与灰褐,像一位画家用枯笔在宣纸上轻轻皴擦出的痕迹。树枝将繁复的叶片一一归还给大地,只留下几片倔强的红叶,在光秃的枝头打着旋儿,如同不肯熄灭的火焰,细品秋的韵味,秋意清简,却拥万物丰盈。“晚云更作潇潇雨,拾得人间一夜凉。”秋雨是天空写给大地的情书,一字一句都蘸着凉意与温柔。它从云端的笔尖落下,先轻吻了山峦的眉梢,又抚过梧桐的肩头,最后蜷缩在青石板的皱纹里,化作一串晶莹的注脚。
秋雨绵绵,秋意清简 ,万物在凋零中丰盈,是顺其自然的豁达,亦是秋天沉淀生香时的深情。“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夜深长,而秋光并未消散。它凝成露,缀在蛛网上;它碎作星,坠入池塘里,若侧耳聆听,或许能听见光与万物相触的轻响,那是时光的絮语,清简着秋意,丰盈着秋收,当所有灿烂终将归于寂静,而寂静中,又孕育着下一轮岁月光明。清简原是秋天的本色,当寒气裹挟着几片落叶闯进来,没有春日的姹紫嫣红,不似夏日的浓墨重彩,秋只用最素净的色调,勾勒出山水的骨骼。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田畴间稻浪翻涌,也不过是深浅不一的黄与白交织成的绸缎。这般丰盈景象,是岁月的留白,以无胜有,以简驭繁。清简是秋天的语言。它不说多余的话,只将最本真的模样示人。山峦褪去青翠的外衣,显露出骨骼般的轮廓;河流收束了夏日的恣意,变得清澈见底,连水底的卵石都历历可数。田野里,稻穗低垂着头,用最谦卑的姿态展示饱满;果园中,苹果将红晕悄悄爬上脸颊,却不张扬。这般景色清简却内里丰盈的景象,恰如一位智者,历经繁华后,返璞归真。
秋意清简,却拥万物丰盈。岁月于秋酝酿,于秋沉淀。听秋,读秋,写秋,当万籁俱寂时,唯有落叶坠地的声音清晰可闻,那声脆响不是时间的终结,而是新光阴的开始。秋意清简是秋天的哲学,仿若庄周梦蝶,生死不过是视角的转换。那些在秋天飘零的叶片,将在腐殖层中完成最后的升华,成为滋养新生的养料。这般轮回,恰似人生,唯有放下执念,方能获得真正的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