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冷雨
他们是中国国防科技的八颗星辰,以沉默的光辉照亮了民族的脊梁。 ——八位铸剑者,以青丝为引,以热血为墨,在华夏长卷上写下八个烫金的姓名。而今星河璀璨,每一颗都刻着他们的指纹……
邓稼先是荒原上的火种。罗布泊的风沙吞噬了他的青春,却让蘑菇云成为最壮丽的宣言。他攥着辐射染血的弹片微笑时,一个民族终于挺直了腰杆。
颂两弹元勋邓稼先(一)
曾寿渊(福建)
韶华立志报家邦,学贯中西铸栋梁。
一纸归心辞彼岸,廿年埋首淬锋芒。
荒原算裂惊雷动,大漠光腾日月煌。
何惧许身沉瀚海?英名永驻史流芳。
钱学森是归航的箭。五年软禁锁不住赤子之心,太平洋的浪涛里,他怀揣的不仅是船票,更是一柄未出鞘的剑。东风破空时,那尾焰是他写给天空的情书。
颂导弹之父钱学森(二)
曾寿渊(福建)
赤子辞洋驾海槎,东风破浪护中华。
十年铸箭穿云啸,两弹擎天裂地霞。
手稿新公开国策,勋名旧忆布烟花。
今朝重展鸿图卷,犹见星光照万家。
于敏是沉默的惊雷。没有留洋镀金,没有鲜花加冕,他在稿纸的褶皱里引爆了氢弹的能量。“国产专家一号”的称号,抵不过一句“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方向”。
颂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三)
曾寿渊(福建)
廿年隐姓铸雄师,量子深研破壁时。
星火初燃惊敌胆,云雷骤起护国基。
构型独创寰球震,功业长存史册垂。
莫道书生无铁骨,丹心一片化虹霓。
黄旭华是深海的碑。三十岁离家,归来时青丝成雪。他把自己铸进核潜艇的龙骨,花甲之年随艇下潜,成为世界首位参与极限深潜的总师。“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颂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四)
曾寿渊(福建)
潜名卅载铸重渊,碧海深藏不世篇。
赤子韶华酬社稷,丹心白首守初弦。
龙吟骇裂千层浪,鲸啸声嘶万里天。
归隐春风犹护舰,功成身退绝尘眠。
钱三强是裂变的火种。北平实验室里,他发现了铀核三分裂现象,为原子弹研制备下火种。法国居里夫人称他“最优秀的继承者”,他却带着满箱数据奔向一穷二白的故乡。
颂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五)
曾寿渊(福建)
幼冲家学绍兰亭,负笈西洋探核精。
镭室师承开伟业,铀峰勇破美苏争。
归程万里酬丹赤,爆震千秋壮国声。
莫道书生无铁骨,蘑菇云上铸勋名。
孙家栋是巡天的轨。从东方红到北斗,七十四颗卫星的轨迹是他人生的年轮。九十岁仍奔波发射场,他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颂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六)
曾寿渊(福建)
瓦房星火铸中华,赤子归舟志无涯。
一箭穿云惊朔漠,双弹裂空震龙沙。
嫦娥揽月巡天阙,北斗连珠贯日斜。
九秩丹心铭玉简,千秋功业灿朝霞。
束星北是折戟的弦。天才如流星,却因耿直半生沉寂。青岛海风里,他独自演算导弹方程,临终将毕生论文付之一炬:“不要记录我,要记录真理。”
颂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七)
曾寿渊(福建)
束氏星辉耀海隅,少年负笈越重湖。
剑桥论道开蒙早,浙水传薪解惑殊。
雷达研成惊敌胆,六渊探秘启新图。
先生虽逝风仪在,犹向苍穹化玉壶。
卢鹤绂是裂变的诗。战火中写下中国第一部原子能教材,用英文《量子力学》的扉页夹着抗日传单。晚年笑言:“我不过是个教书匠。”
颂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八)
曾寿渊(福建)
辽东毓秀育贤良,核理探微姓字扬。
原子精研开世纪,铀弹初秘破天章。
方程永驻流徽远,桃李同辉国祚昌。
更待重霄巡碧落,犹闻笑论九垓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