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叔》
作者:徐肃惠
主播:自由飞翔
五叔,是父姓族人的旁支,亲缘关系比八竿子还远。但是他却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存在了近四十年。
文革中,父亲解放前后几十年革命经历所赋予的身份、党内职务、公职,以及一家七口人赖以栖身的房子被抹的干干净净,打回原籍——滦河北岸的一个小村庄。
记得那天晚上,在那个借住的逼仄的小屋檐下,亲人们聚在一起用语言用眼神用泪水传递着不尽的亲情。这时候我看到了角落里的五叔,他身形矮小,瘦骨嶙峋。穿一身看不出纹路的脏衣服。他一句话也没说,神情紧张地尽量缩小着自己的存在感。要不是他脏兮兮的脸上长着几根胡茬显得很沧桑,我还以为他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母亲是抽烟的,那种用纸卷的老旱烟。母亲递给五叔一只烟,他怯怯地走过来接过烟,凑近煤油灯点着火。当时躲在母亲背后的我看到他的腿走路有点儿瘸,接烟的手骨节粗大,乌黑。老实说我有点儿嫌弃他,嫌他脏,嫌他长得丑。
夜深了,大家散去了。五叔走在最后,拿起笤帚扫了地上的烟头。母亲感激地朝他笑笑说,明儿来待着。明天到了,五叔来了,以后他天天来。来了后就在角落里待着,唯恐别人嫌弃他。但他看着我的家人的目光很热切。尤其母亲再让他抽烟的时候,他的笑很羞涩,真诚。慢慢地,他来的次数多了,不太拘谨了,会走到盛着老旱烟的笸箩面前自己卷烟抽。我还是嫌弃他,嫌他脏嫌他丑。
回原籍后,在外漂泊了这么多年的我们,突然有了那么多家人和亲戚,本以为父亲的境遇会好些,可还是被村里的造反派揪出去批斗。因为父亲解放前没死在敌人的炮楼里,所以造反派说他是叛徒。而且很快又被原单位召回去继续揪斗。家中孱弱的母亲带着弱小的我们举步维艰。
那年冬天,我和姐姐在冰天雪地里去十里地以外的集市买白菜,独轮车上的白菜快被摔烂了,我和姐姐累的快虚脱了,还是到不了家。在我们快要绝望时,风雪中一个小小的人影蠕动着,离我们越来越近。是五叔接我们来了!独轮车在他的手下稳稳地前行,五叔的身影在我的眼睛里越来越高大。
有一天,我突然对母亲说,五叔很漂亮,因为他是大眼睛,双眼皮。母亲笑的喘不过气来,用她的笑声否定了我的结论。可我就是觉得五叔漂亮。
在没有父亲陪伴的日子里,五叔帮母亲哄弟弟,干家务。母亲教五叔讲卫生,洗衣服。慢慢地,五叔的衣服洗出了纹路,脸上洗净了皮肤,卷烟的那双大手,也不太黑了。母亲在家里为他准备了一双碗筷,一只茶缸子,并经常留他吃饭。冬天,他穿上了平生第一双棉鞋,因为他从小没有父母,几个哥哥流落外地,五叔一个人长大。
棉鞋是母亲做的,后来姐姐给他织了一双袜子。从此,给五叔做棉衣、棉鞋、织袜子的事情,就被母亲和她的孩子们年复一年地承担了下来。父母去世后,妹妹、弟媳接着给他做。
五叔,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来我家,干他眼睛里看到的活儿。在特殊时期世态炎凉的日子里,五叔的陪伴,让我们的日子多了很多温暖。后来,我们姐妹出嫁了,弟弟结婚了,父母老了,五叔进了敬老院,五叔仍然天天来,就像回到他的家。再后来,父母去世了,五叔依然每天重复着来我家的这段路,来到弟弟的家。有时家里没人,他就自己在院子里转转,找点儿活干。来这里成了他的精神支撑。
上世纪的1997年,母亲去世了。葬礼上,我看到五叔在角落里泪水挂满了脸颊,他嗫喏着走过来要了一块孝布戴上,守在母亲的遗体旁。
可以说,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对五叔都是有感情的。我们姐妹出嫁后,回来带礼物都有五叔的份儿,弟弟长大后,把五叔家的一切重活儿都干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五叔的关注越来越少,五叔对我也陌生了许多。一次我回家在敬老院的门口下车,看见五叔和几个老人在墙边待着,他远远地看着我。我叫了一声,他答应了一声。然后我走了,这时心里有点儿难受,五叔和我不亲了。后来我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了点心和水果,去看了五叔,心里才好过了一些。
五叔的死是让我猝不及防的,那天偏偏让回家的我赶上了,我赶去敬老院,看见他躺在冰冷的床板上,小小的像个孩子。听说五叔是因为全身浮肿去世的,敬老院负责人来不及送他去医院治疗。后来五叔的遗体被火花了,骨灰被抛弃在了火葬场,五叔成了孤魂野鬼。
很长时间,我不断地在心里反省自己对五叔的忽略,却没有为他做过什么。其实,我的潜意识里,没有把他当亲人,不然,为什么不常去看看他?为什么不送他去医院?为什么不为他争取一块坟地?在四十年里,五叔和我们的故事在回忆里还有很多,美好和温暖还有很多,遗憾也有很多。我想,注重自己的修为是多么重要,不然哪会有那么多的遗憾发生!
作者:徐肃恵,网名:徐徐。昌黎县委办公室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七十年代末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曾有多篇作品在全国、省、市级书籍、刊物上发表并得奖。曾任省作协理事、市作协常务理事、县作协副主席。
主播:魏瑶英,网名:自由飞翔、红樱桃酸甜。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退休干部。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会员,秦皇岛朗诵艺术团成员,“京津冀头条”编辑部“秦皇岛头条”主播,“橦声学堂”小说剧组主播。学习有声艺术多年,朗诵作品曾多发表于有声语言教育机构平台公众号;小说演播习作《城南旧事》。愿用声音为弘扬家乡秦皇岛文化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