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殿轩,男,汉族,山东省金乡县人。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直属分会会长,金乡县诗词楹联联协会副主席。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诗词楹联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二、秋夜听雨
文/大山
淅淅沥沥 拥抱整个白昼
缠缠绵绵 又在今夜驻留
把风姿 浸润你的梦境褶皱
用热切 轻拍我的窗棂肩头
时急时缓,漫过耳畔
绘声绘色,绕上枕头
细碎如絮 带着倔强格调
忽又奔涌 泛滥了乡愁
铺天盖地的章节
挤破星河之舟
注解着远古的图腾
酿出金秋的诗赋
起坐,无寐,读书,斟酒
让秋夜 醉成一汪洪流
而雨还在写
让人先喜后忧
赵峰,笔名大山,原泗水寻芳诗社副社长。原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喜爱文艺。喜欢诗歌,散文、曲艺、小戏剧等。曾有二十多篇作品发表于县、市、省级杂志或报纸上,曲艺(巧媳妇当家)(麦收前夜)(支农要知农),小戏(支农新曲)(渔塘捉奸)(夫妻商店)(瓜园记)皆参加过汇演,获县一等奖,市二等奖。
文/殷秀奎
不怒自威尊容展,飒爽英姿过天安。
铁肩道义无敌破,神州使命有人担。
护土金汤上高台,镇国重器步尖端。
长缨在手傲苍龙,扎紧篱笆狼难犯!
殷秀奎,山东泗水人,供职于企事业文化工作,热爱诗歌散文创作,作品见诸于企事业文化杂志报刊以及各媒体头条等。曾在《中外诗人》,《天地万物网》,《稻田文学社》,《海昌民间文艺》,《泗水大众》等发表诗歌散文,曾被评为华金集团十佳通讯员。
一文/曹德全
金秋,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时光的长河中徐徐展开。它带着独有的韵味,走进了人间,也走进了我的心间。
金秋有景,花满园。当秋意渐浓,大自然仿佛打翻了调色盘,将世间万物染成了五彩斑斓的模样。漫步在花园中,那一片片菊花肆意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它们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群灵动的仙子在翩翩起舞。桂花也不甘示弱,细碎的花朵密密麻麻地挂满枝头,散发着阵阵浓郁的香气,那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闻之便觉心旷神怡。还有那傲霜的芙蓉,在秋风中挺立着身姿,花瓣娇嫩而艳丽,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坚韧与美丽。
园中的枫叶,似燃烧的火焰,将整个山林都点燃了。远远望去,那一片火红的枫叶林就像天边的云霞,绚丽夺目。走近细看,每一片枫叶都像是精心雕琢过的艺术品,脉络清晰,色泽鲜艳。微风拂过,枫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银杏叶则像是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扇走了夏日的炎热,扇来了秋日的凉爽。它们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宛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人生有缘,情无限。在这美好的金秋时节,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与我有缘的人。朋友之间的情谊,就像这金秋的美酒,越陈越香。我们曾一起在春天里踏青,在夏天里纳凉,在秋天里赏景,在冬天里围炉夜话。那些一起度过的时光,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我们记忆的天空中。即使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各自忙碌着自己的生活,但那份情谊却从未改变。
还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秋天的田野里嬉戏玩耍。我们追逐着飞舞的蝴蝶,采摘着路边的野花,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田野。我们一起躺在草地上,仰望着湛蓝的天空,谈论着自己的梦想和未来。那些纯真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如今,虽然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每当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心中依然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亲情,更是如这金秋的阳光,温暖而又深沉。父母的关爱,就像那潺潺的溪流,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在我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默默地支持我、鼓励我;在我取得成绩时,他们总是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每到金秋时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丰收的果实,分享着生活的喜悦,那种温馨的感觉,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不管远近,互惦念。即使我们与亲朋好友相隔甚远,但那份牵挂和思念却从未停止。一句问候,一条短信,一个电话,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彼此的关怀和温暖。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身边的人,但在这金秋时节,让我们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这份亲情和友情,用爱去温暖彼此的心灵。
金秋的韵味,不仅在于它的美景,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情感。它让我们懂得了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每一段美好的时光。让我们在这金秋时节,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拥抱生活,去感受这份浓浓的情谊。愿这金秋的韵味,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曹德全,山东泗水人,汉族,本科学历,曾在《胶东文学“》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梦》获奖,小小说《她究竟干什么?》获得新人奖,《山东供求报》编辑济宁记者站负责人,《供求快报》 主编,国家二级心里咨询师,济宁散文学会会员。
五、平遥古城夜话
文\王春
平遥城墙上的青砖
把明清的月光
砌进城墙褶皱里
票号檐角的铜铃还在晃
叮铛铛,叮铛铛
像当年汇通天下的印章
压着半城驼铃
半城步履蹒跚的商帮
日升昌噼啪的算盘声
落进井巷
成就了穿堂风的凉爽
镖局的旌旗
早淡化成云烟
却留下马蹄踏出的印
在青石板上望向星空
文庙的柏影里
不知隐约过多少书生的萤火
徐继畬的笔
曾在这方水土间
把世界的轮廓与晋文化
轻轻描进书页
如今灯笼串起长街
霓虹与星空交汇
游客的脚步
和百年前的商号伙计
在某个转角处
轻轻撞了个满怀
而古城的青砖
还在悄悄私语——
有谁知道,每一道砖缝里
都住着一段艰辛的时光
王春,山东泗水人,1963——1966年泗水一中读书,1967知青下乡。
1978建设局工作1979年就读于山东林大学习园林系。
1983年泗水县第一建筑公司车间主任,1986年任生产科长,1990年任建筑公司副经理,1992年任泗水县城市绿化管理所党支部书记,管理所所长。2000年任泗水县泉林风景名胜区党支部书记。
2012年退休,退休后参加泗水县乡村儒学讲堂义讲师,2017年得评为泗水县名师。
济宁市作协会员,泗水县作协会员,山东省楹联协会会员。
《夜雨星辰》、《泗水之鼎》以及多篇散文,诗歌刊载于山东文艺,鲁艺期刊。
《呦呦鹿鸣》、《夜雨星辰》获得泗水县文学作品一等奖。
——评王春老师《平遥古城夜话》
文/王国强
《平遥古城夜话》是一首以平遥古城为背景,融合历史人文与地域特色的现代诗歌。王老师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时空交叠的笔法,成功唤醒了这座古城沉淀数百年的记忆。以下从几个方面简要评析:
1. 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
诗歌以“青砖”“月光”“铜铃”“算盘”“镖旗”等具象元素,勾连明清晋商文化的辉煌印记。砖缝“砌进月光”、铜铃“汇通天下”、镖局马蹄印“望向星空”等隐喻,将物质遗产与精神传承相融合,让历史呈现出可触可感的温度。
2. 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
诗人巧妙打破时间线性,让“明清的月光”与“霓虹星空”交汇,“游客的脚步”与“商号伙计”在转角相遇。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既强调了平遥作为活态文化遗产的延续性,也暗示了现代人与历史对话的微妙瞬间。
3. 声音与画面的交响。
诗歌注重听觉意象的营造:铜铃的“叮铛铛”、算盘的“噼啪”声、驼铃与步履声,构成了一首古老的商业交响曲;而“青砖私语”“萤火隐约”等细节又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暗示了被尘封的故事亟待倾听。
人文精神的提炼。
诗中提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徐继畬(著有《瀛寰志略》),将晋商文化与世界视野并置,暗示平遥不仅是商业古城,更是思想交汇之地。这种对历史人物轻描淡写却意蕴深远的处理,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层次。
5. 情感克制的抒情
结尾以青砖的“私语”收束,点出“每一道砖缝里都住着一段艰辛”,举重若轻地揭示了繁华背后的个体付出。没有过度煽情,却让历史沧桑感自然浮现,体现了诗人对平凡劳动者与时代洪流关系的深刻洞察。
小结:
这首诗成功地将一座古城转化为承载民族记忆的符号容器,既具地域特色又不失普遍人文关怀。语言凝练而意象密集,在古典韵味与现代诗意之间找到平衡,是一首致敬历史而非沉溺怀旧的佳作。
王国强,字子泰,号弘毅,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济宁市作协会员,泗水县金庄镇北玉沟小学教师。被评为济宁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国学经典教育导师,泗水县优秀教师、第二届文化之星、首届儒学讲堂名师等;获“孔孟之乡”最美教师提名奖。
本期制作人
张燕
图文编辑
刘友朋
《鲁源文苑诗词散文诗歌评论选粹》作者/鲁源文苑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