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文/流淌的小河
中国自古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只这寥寥十字,却一语中的,道出了人间的一种丑态。
可别小看了不丁点的小庙,它可常常会妖风四起,阵阵邪气涌动;不要小瞧了浅浅的水溏,那里是不会有蛟龙出现,但却是王八成群结队的地方。王八多了,那也是会兴风波浪的。你看那乡野小庙,泥胎佛像尚且未干,却也敢自诩神明,残垣断壁偏,却偏要撑起“普照众生”的幡旗;香客三叩九拜,道士便敢画符驱鬼、指点江山,仿佛三界五行尽在掌心。如此这些,你不服不行。
庙小因何妖风大,这妖风又从何而来?无非是庙小压不住阵脚,镇不住邪恶,只是几分香火便会烧得人心旌摇曳,只是几句妄言,便能吹起漫天尘埃——越是底气不足,越要借妖风壮声势,把稻草吹成擎天柱,把唾沫说成甘露水。
这小圈子(有的小单位也就是个小圈子)就像一座小庙,时常就会妖风刮起。小圈子里的人,不就是这样吗,人不过几十,圈子太小也呆不下龙凤,那就只能是些犬兔之类了。唉,还别说,就这小小圈子,是是非非却像是狗扯羊皮,总是绵绵不断。不是仨一群,就是俩一伙。你嚼嚼他的舌根,他吹个你的冷风怪气。谁也镇不住谁,也没有能住这“小庙”的庙主。小庙的主持和尚很是无奈,只能面对这些,反正神明都镇不住,那就只能任其自然了,还能咋地。这不就是庙小妖风大吗,小庙小神明镇不住邪呀!
再说那浅水池塘吧,三尺浑水怎能养出蛟龙来,却是挤满了探头探脑的“大王八”。它们缩着脖子,背着斑驳的壳,在浮萍底下搅起浑水,把淤泥当宝座,视蝌蚪为臣民。偶尔有白鹭掠过,便慌忙沉底装死;待翅膀远去,又浮上来吐几个泡,仿佛这方臭水沟便是东海龙宫。为何王八扎堆?只因池浅易得意,稍有波澜便觉翻江倒海,捡片落叶就当乘风破浪。它们不懂深海的辽阔,便把井底的阴湿当作天下,用无知丈量着世界,用傲慢填补着空虚。
这小庙与浅池,何尝不是现实的缩影?小圈子里人,玩的是权力游戏,小人物总喜欢,炫耀他自命不凡。我们所处的现实皆是如这般——格局越小,越容不得异声;眼界越窄,越爱搬弄是非。妖风再大,吹不散真金的光芒;池溏再浅,也困不住想跃龙门的锦鲤。只是苦了那些,在庙前磕头求佛的善男信女,还有那些在池边垂钓的人们,要忍受这无妄的喧嚣与腥臭罢了。
说到底,妖风起于庙小,是因庙小难镇妖邪;王八生于池浅,主要是水浅池小,蛟龙无法容身,更别说安身立命了,浅池只能是乌龟王八的乐园。若不想自己被卷入这荒诞剧中,不被妖风刮着,不愿在浅水中无聊地呆着,要么转身离去,寻一片深海,投入大海中自由遨游;要么沉下心来,扩建“庙宇”,让自己成为能压得住妖风、镇住邪恶的神明。
是蛟龙就去投入大海,那里才是你的世界,要一心向佛,那就在雄伟的高山上修建你宏伟的庙宇吧,镇住那些妖风邪恶。
去寻找属于你的那座山、那片海吧!
邹宝平,网名、笔名:淌的小河、天河。好舞文弄墨,也曾搞过新闻报道。在《人民铁道》《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文章。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反映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