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泾中学的“闹心”事
作者:陈斌
开学还不到二周,初秋的暑气尚未消尽,洋泾中学的新生们却像鱼儿游进了黄浦江,寻得了一方汲取知识营养的天地。外孙每天开开心心地去,高高兴兴地放学回来,看不出他往时常出现的焦虑疲惫心态。前天晚上和他散步之时,他自豪地说起了学校的几件“闹心”事,一下让我心里觉得踏实舒畅。
他说,在刚开学报到时,心里比较忐忑的,同学们都是凭着分数进来的,就怕老师的“区别对待”。但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不要纠结于参差不齐的分数,到了洋泾就到了我们一起奋斗的家,我们都会平等以待。听好老师的每一堂辅导,不要考虑外出补课,教学相长,相互帮助,一定会在德知体美劳上取得满意的成绩。一席话,让大家都放下了吊着的心。而最妙的是各科老师还亮明了办公室的位置,要求我们有不懂的题目和生活上的困难要及时去询问交流。老师说只有相互沟通,才能让教育活起来。
他还饶有风趣地说,现在好像又回到小学时有了午睡。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但睡个半小时,下午的精气神好多了,班里没人打瞌睡,听课更认真了。午睡的规矩也令我称奇,这倒像是从故纸堆里又翻出的老方子。然而心理学告诉我们,十三四岁的少年正处在身心剧变的阶段,充足的睡眠不仅是生理需求,更是心理稳定的基石。
少年学子们都在长身体的时候,学校的伙食也一直是家长们担心的。但一聊到这,他更兴奋了。说学校“八菜一汤一水果(或酸奶)”比家里都丰富,连我这个比较挑剔的也没有不满意的。看来学校深谙生理学的要义,为保证学生的精力与情绪下足了功夫。多样的选择既尊重了个人口味,确保了营养的均衡,又保证了以健康之身投入到学习中。
课堂上“少用APP,多用板书”,在数字化浪潮中简直堪称“叛逆”,但外孙告诉我,老师们乐此不疲。瞬间,粉笔在黑板上划过的沙沙声,老师一边书写一边讲解的抑扬顿挫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板书,让知识的传递有了适当的节奏与温度,也给学生们营造了一种思维的阀域,让大脑留出了消化吸收的空间。不得不说,老师少用APP多板书,是优秀教育传统的回归。
当我问起军训时在烈日下有没有学生吃不消的。他莞尔一笑说,学校坚持“地上地下结合,集中训练与分散体会结合”的方法,天气炎热时,我们都进入地下室训练,所以没有一个同学出现不适的。进地下室里军训,初闻时颇觉诧异。军训素来是要在烈日下挺拔身姿、挥洒汗水的,何以偏安于地下?但细细想来,方知其中深意。在适宜的环境里学习站军姿、走正步,让学生们多了几分专注与从容,既磨砺了意志又增强了体质,这正是军训的本真。
洋泾中学的这些“闹心”举措,让学生们安心,让家长们放心。看似零散,实则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上照顾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上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教育上尊重认知规律——这三者的融合,充分显现了教育的艺术,教育的真谛。
2025.9.10
作者简介:陈斌,1972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1990年转业回启东市政府机关工作。退休后现任启东市银发通讯协会秘书长,江苏省《银潮》杂志银发记者团记者。《世界文学》签约作家,爱好文学和宣传红色故事,其作品散见于国家和省市有关刊物上。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