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下的“彩酒”:从果园到酒杯的增收新路径
作者 伍达
秋阳洒在泰安的土地上,山东鲁问酒业的厂区里一片忙碌。整洁的厂房内,先进的不锈钢生产线正有序运转,智能化生产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着每一个环节,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守护着产品安全。一车车新鲜的苹果、山楂、蓝莓、梨刚运进厂,很快便会在这条生产线上“变身”,成为瓶中色彩斑斓的佳酿。
这瓶“彩酒”的诞生,离不开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专家鲁墨森四十年的坚守。过去四十年,他深耕果树储存与深加工领域,从研究冷库延长水果保质期,到琢磨如何让水果以新形态“活下去”。2018年,鲁墨森带着团队跨界酿酒,把“控温、调湿”的储果经验,改成“控时、调酵”的酿酒工艺。不加水、不加糖,全靠水果自身糖分发酵蒸馏,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研发出“精控多层次发酵技术”,还拿下十余项发明专利。2024年,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红章落下,实验室里的果酒终于有了走向市场的“通行证”。
一瓶好“彩酒”,也需众人合力。鲁墨森掌技术,把水果酿成酒;法人鲁清管运营,将实验室搬进标准化酒厂;晚辈鲁荣拓市场,用年轻人喜欢的小瓶装、四色礼盒设计,让“彩酒”走进更多人视野。如今,沾化冬枣酒成了山东本地企事业单位的接待用酒,四色小礼盒也成了年轻人社交平台的“打卡品”,技术监督部门调研时也称赞:“这‘彩酒’概念,新鲜!”
更重要的是,“彩酒”架起了一座桥,一头连着果农,一头连着消费者。过去,果农常为水果积压发愁,如今鲁问酒业消化大量鲜果,为果农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帮他们解除积压烦恼,实现增产增收。对消费者而言,这瓶零添加的“彩酒”是全新体验——琥珀色的苹果酒、艳红色的山楂酒、浅紫色的蓝莓酒、鹅黄色的梨酒,每一口都带着天然果香,酒醒快、无酒臭,成了生活里的新享受。
夕阳下,鲁墨森和团队成员举杯,杯中“彩酒”晃出涟漪。这酒里,藏着老科研人的坚守、创业者的闯劲,更藏着果农的增收希望和消费者的新鲜体验,在泰山脚下,续写着从果园到酒杯的美好故事。

作者简介
伍达,山东省泰安市市直机关退休干部,生于农村偏远地区,高考改变命运。参加工作42年,十余次调整工作岗位,从事过企业管理、教师、驻村干部、县、市机关综合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