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山汉水间向祖国告白
——写在铁八团学生连向安康各界赠送回忆文集之时
铁八团学兵 权郁
粼粼波光便碎成满地星芒。
我们八团学生连的老兵,
循着青春遗落的辙痕,
踏上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四册回忆文集,
是我们撰写的岁月回望,
郑重交付安康博物馆,
让历史记住,曾有一群人,
把青春熔进这片热土,
让“三线学生连”的名字,
永远镌刻在艰苦创业的荣光之上。
回溯五十五年前,
襄渝线的崇山峻岭间,
我们以钢钎为笔、以岩石为纸,
写下“热爱祖国”的誓言,
热血沸腾,慷慨激昂!
巴山的风听过我们的号子,
汉江的浪拍过我们的脊梁。
那钢钎与岩石碰撞的铿锵之声,
是青春最激越的鼓点;
那深涧峡谷架桥的灯火,
映着夜空最美的星光。
那隧道深处风枪的震颤,
是生命与天堑的对话;
那汉江激流中搏浪的身影,
是用热血谱就的绝唱。
“爱祖国”从不是轻飘飘的口号,
它揉进过我们肩扛重担时的踉跄,
浸透过与饥饿对峙、同严寒博弈的长夜,
也藏在每一次与危险擦肩的过往。
我们用掌心的血泡软化巴山的坚硬,
我们用额头的汗水铺就路基的绵长。
终于让钢铁巨龙冲破云雾,
在祖国的山河间,写下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壮丽诗行。
如今的安康早已换了模样,
青山拥着碧水映透蓝天,
漫山的桔树缀满金红的甜香,
连片的茶树蘸着晨露吐出新绿,
农舍的炊烟里飘着日子的酣畅。
这片曾被我们用青春浇灌的土地,
正以最美的姿态疯长。
而这幸福画卷的底色中,
永远凝结着一抹浓艳,
那是我们用心血洇开的印记,
是对祖国最深情的眷恋与展望!
一纸墨香,
裹着万缕情长。
书页轻展时,不是文字的堆砌,
是半个世纪的星河在流淌。
典籍相赠时,不是物品的传递,
是炽热之心的郑重安放。
我们把感动和哲思,折叠进字里行间,
把走过的山路、见过的星光,
化作可触摸的期许,
让记忆在纸页间有了重量。
方寸篇章里,藏着五十五年的岁月回响,
它让铁兵与学兵的战友情谊在墨香中生生不息,
更让“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每一次传阅中获得永恒的力量。
这力量是跨越时空的火炬,
永远照亮后来者的前进方向。
今天,我们这群白发老兵,
仍要以青春为墨,向祖国告白,
五十五年前,我们用双手筑路,
五十五年后,我们用记忆传薪。
这份赤诚会随巴山岁岁常青,
永伴汉江碧波悠悠流淌。
愿我们曾坚守的热爱与奋斗,
能化作一粒种子,
在祖国的沃土上续写崭新的篇章!
权郁 原铁二师八团学生十四连文书。中共党员,大学研究生学历,副高职称(主任记者)三线退场后被选为干部,先后在县委宣传部当过通讯员,在团省委《当代青年》杂志社担任过采编室主任,总编助理。后调入西安电视台担任过综艺部主任、新闻综合频道副总监,直到退休。曾在《陕西日报》《八小时以外》,《青年一代》等数十家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文章近百篇,拍摄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曾荣获各种奖项,有一部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主编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