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月亮
——上海世博会畅想
作者:高德臣
黄浦江汽笛嘹亮
列队两岸的万国旗
在簇簇璀璨的行宫上飘扬
东方明珠,拥抱五大洲朋友
二〇一〇年五月一日
在迷人的上海滩
仰望中国的月亮
五千年炎黄子孙的智慧
增添了月亮的光芒
广寒宫秦砖汉瓦
雕龙画凤 金顶闪光
镀着首届伦敦世博会金箔的“荣记湖丝”
做了嫦娥的嫁妆
“鹿文锦”织成的锦囊
装满了科学幻想
“张衡环形山” “祖冲之环形山”
携手比肩 遥遥相望
巍巍耸立着科研殿堂
这边站在山顶
把浑天仪伸向茫茫宇宙
那边在不停的追问
圆周率后边的数字
到底有多长
环形山后面的阴影
是晚清的腐朽,玷污了月亮
先祖造出的第一撮火药
被装进了敌人的枪膛
发明的活字印刷和白纸
在上面写满了屈辱和悲伤
手里握着指南针
却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
五星红旗
唤起了中华复兴的梦想
蘑菇云巨伞
守护了神州大地
雄鸡的啼唱
人造胰岛素
续添了生命之舟的动力
东方魔稻
让世界闻到了中国的饭香
阿姆斯特朗再登月
不必自带干粮
卫星绕月,太空出仓
五环聚会鸟巢
书写了大中华盛世辉煌
蓝眼睛政治家们别再为
谁的汽车放屁多少争论不休
放宽天地人合的眼量
把“热带风暴”装进魔袋
储存在风力发电厂
把融化的冰山搬到撒哈拉沙漠
滋润她干涸的胸膛
把地震的能量分解
在夜晚轻轻地摇动
伴我进入甜蜜的梦乡
比邻的复兴公园
马克思 恩格斯的雕塑
在沉思展望
科学发展的箴言
纹上亚当夏娃的右臂
在好望角的灯塔上
为诺亚方舟导航
和谐社会的颂诗
用同一种语言吟唱
和谐家园的乐章
在同一个键盘上奏响
望见月亮的地方
就是我们可爱的故乡
2010年4月27日
文明的年轮,时代的月光
——赏析高德臣《中国的月亮》
窦 宝 关东人
这是一首大气磅礴、充满历史厚重感与时代展望的诗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尽显了中华大国的气度和风采。国人扬眉、世界瞠目,一时间围绕盛会的歌者如潮,佳篇纷呈。在众多的诗词力作中,我尤其欣赏高德臣先生的自由体诗——《中国的月亮》。 诗人感慨于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抓住“智慧”与“国魂”这条主线,上溯千载,广览当下,滋意生发,以无可辩驳的事例张告天下:中国的月亮令世界仰望。高纵深,宽跨度,大主题,蹊径独辟,不落言荃。
一、结构脉络:以 “月光” 为轴,织就时空长卷
诗歌遵循 “场景切入 — 历史回溯 — 现实彰显 — 未来展望” 的递进逻辑,形成闭环式时空结构:
1. 开篇破题:以 “黄浦江汽笛”“万国旗”“东方明珠” 等具象场景,锚定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时空坐标,“仰望中国的月亮” 一句直接点题,将自然景观与民族符号绑定。有景有形,有声有色,这一景、形、声、色的渲染着意烘托出作者的主旨,该诗的诗魂——仰望中国的月亮。
2. 历史纵深:由 “五千年炎黄智慧” 这一看似随意,实则高妙的起笔自然带出秦砖汉瓦,荣记湖丝,两千年前的鹿文锦以及张衡环形山、祖冲之圆周率这些标志着国人智慧,先于西方,鲜于世界的科学成就。再笔锋陡转,以 “晚清的腐朽”“屈辱和悲伤” 勾勒文明断裂的阵痛,形成强烈时空张力。更在告诫世人“智慧”与“光芒”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一个缺乏国魂的民族再聪颖也挺不起坚实的脊梁。同时也起到了引领下文的作用。
3. 现实崛起:以 “五星红旗” 为转折,用蘑菇云、人造胰岛素、东方魔稻、太空出仓等新中国成就,回应历史屈辱,展现复兴底气。几个赞颂当代科技文明的短句,强化了分量。诗读到这里,恐怕稍有民族自尊感的中国人都会为之豪气干云,纵使媚骨奴颜的肖小怕也羞于顶礼向西,无视中国的月亮了。
4. 未来升华:从 “天地人合” 的东方智慧出发,畅想风暴储能、冰山移沙等科幻图景,最终落脚于 “和谐社会”“共同故乡” 的人类视野。
二、意象象征:“月亮” 作为文明的精神载体
“中国的月亮” 绝非自然景观的简单描摹,而是承载民族记忆与未来的精神图腾:
• 文明的见证者:“广寒宫秦砖汉瓦” 将神话与历史熔铸,“荣记湖丝做嫦娥嫁妆” 让世博渊源(首届伦敦世博会中国展品)嵌入文化想象,使月亮成为文明传承的活化石。
• 命运的镜像:“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 是科技荣耀的镌刻,而 “环形山后的阴影” 直指晚清衰败,月亮的明暗变化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
• 世界的纽带:结尾 “望见月亮的地方就是故乡”,将民族符号升华为人类共情的载体,呼应世博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隐性主题。
三、情感表达:从屈辱痛感抵达复兴豪情
诗歌情感曲线清晰而饱满,呈现 “自豪 — 痛惜 — 振奋 — 憧憬” 的递进:
• 历史段的 “金顶闪光”“浑天仪伸向宇宙” 满溢文明自信,而 “火药装敌枪”“白纸写屈辱” 的反讽,以尖锐痛感唤醒民族记忆;
• 现实段的 “蘑菇云守护”“东方魔稻飘香” 则以硬核成就消解屈辱,“阿姆斯特朗不必带干粮” 的戏谑,暗藏复兴后的从容与底气;
• 未来段 把“热带风暴” 储存在风力发电厂、把融化的冰山搬到撒哈拉沙漠、把地震能量化入梦乡” 的温柔想象,将豪情转化为对人类福祉的关切,情感格局从民族升华为人类。这里我们似乎分享到了,人类战胜自然所取得成果及乐趣。同时,展现了作者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的诸葛风范,我们应该为诗人的智慧骄傲。
四、主题升华:从文明复兴到 “天地人合” 的中国方案
诗歌超越了单纯的世博赞歌与民族抒情,最终指向两大核心主题:
1. 文明传承的韧性:从 “荣记湖丝” 到世博盛会,从张衡到太空出仓,证明中华文明在断裂后仍能自我修复、迭代新生;
2. 人类未来的中国思考:面对 “汽车放屁争论” 等全球困境,诗人抛出 “天地人合” 的东方智慧,将马克思雕塑的 “沉思” 与亚当夏娃的 “箴言” 并置,暗喻科学发展与和谐理念的融合,为人类未来提供精神导航。
结语
“中国的月亮” 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它照见五千年文明的年轮,也映亮世博舞台上的时代光彩,更承载着人类对和谐家园的共同向往。诗歌以意象为骨、情感为血,让个人视角与民族记忆、人类关怀交织,成为一曲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精神赞歌。
![新对话 拷贝]()
![高德臣 个人照片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
![简介好_副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