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牵挂的形状,月光的温度
作者:高金秀

秋意漫过渡口时,江面上的雾便淡了些,露出远处归舟的轮廓。船桨划破粼粼波光,将夕阳的碎金搅得四散,像谁把积攒了一路的思念,都撒在了水面上。我倚着老槐树望过去,忽然懂了“如果牵挂有形状”的答案——原是这泛在中流的归舟,载着满船的期盼,朝着家的方向驶来。
风过南楼,檐角的铜铃轻轻作响,抬头便见雁群排着“人”字掠过天际。它们的翅膀裁过流云,留下淡淡的痕迹,像在天幕上写下归期。去年此时,你站在这里指着雁群说,等雁字再回南楼,就带着新收的茶回来。如今雁声犹在耳畔,南楼的窗棂却还空着,唯有阶前的菊花开得正好,替我守着每一个落日与晨昏。原来牵挂的形状,也藏在这南归的雁影里,一笔一画,都是盼归的心事。
书房的旧木箱里,还放着你去年带走的行囊。拉链处的磨损痕迹清晰可见,仿佛还留着你指尖的温度。记得你出发那天,母亲往里面塞了罐炒花生,父亲偷偷放了包新茶,我把晒干的桂花装在小布袋里,说“想家了就闻闻,像我在身边”。如今行囊静静躺着,袋里的桂香早已淡去,可那藏在缝隙里的乡愁,却愈发真切——牵挂从不是虚无的念想,它是归舟的帆,是雁群的翅,是行囊里沉甸甸的惦念,是跨越山海的奔赴。

暮色四合时,月亮悄悄爬上了树梢。清辉泼洒下来,给旧屋的瓦檐镀上一层银边,烟囱里升起的炊烟裹着饭香,在月光下轻轻飘荡。母亲在厨房忙碌,铁锅与铁铲碰撞出清脆的声响,父亲坐在门槛上择菜,时不时朝路口望一眼。忽然听见熟悉的脚步声,转头便见你背着行囊站在院门口,笑意漫在眼角:“我回来了。”
那一刻,月光仿佛忽然有了温度。你打开行囊,把新茶递给父亲,将带回来的点心塞给母亲,我望着你风尘仆仆的模样,眼眶微微发热。桌上的新焙月饼还冒着热气,酥皮一碰就掉渣,甜香混着饭菜的香气漫开来。我们围坐桌前,笑语声穿过窗棂,与月光、炊烟缠在一起,成了秋夜里最温暖的风景。原来“月光的温度”从不是虚幻的比喻,是旧屋炊烟的暖,是月饼入口的甜,是重逢时藏不住的欢颜。
夜深了,雁群早已消失在天际,归舟也已泊在渡口,唯有月光依旧温柔。我望着桌前的家人,忽然读懂了那句“愿所有奔赴,都为一场温暖的相守”。这世间最深情的秋夜,从不是月光有多皎洁,而是灯火可亲,家人团圆;是牵挂有处安放,奔赴终有回响。就像这泛在中流的归舟,这回南的雁字,这揣在行囊的乡愁,终会在月光下,凝成一场最温暖的相守。

【作者简介】高金秀,女,大专,小学一教师,爱好广泛,书法,书画,跳舞,唱歌,写作,发表论文三四十篇一等奖,在教学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书法,书画,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中去。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