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盒中之秘
李屠户的闺女名叫秀英,陈沉见过几次。她确实壮实,胳膊有陈沉大腿粗,宰猪时眼都不眨。镇上人都说她是旺夫相,好生养。但陈沉每次看见她,总会想起码头边那艘搁浅的破船,笨重且无处可去。
提亲的日子定在初八,据说是李屠户请算命的挑的黄道吉日。在这之前,陈沉还有五天时间。五天里,他表面上顺从父母,帮着家里修葺漏雨的屋顶,心思却全在那本浸水的笔记本和那块怀表上。
笔记本晾干后,纸张皱皱巴巴,墨迹晕染严重。大部分内容难以辨认,只有断断续续的句子,像溺水者的呼救:
“...他们都说素云跟人跑了,可那件她最爱的蓝底白花旗袍还在柜底...”
“...阿福看见的不是幻觉,那晚河边确实有第三个人...”
“...盒子里装的不是希望,是诅咒。如果早知道...”
“...二十年前的事,像鬼一样缠着这个镇子。下一个会是谁?...”
“...月圆之夜,老地方,真相或许能大白...”
最后一页,用更加潦草的笔迹写着:“芙蓉镇是个吃人的地方,表面安静,底下都是冤魂。我逃不掉了,但后来者,记住,小心戴黑帽子的人,小心...”
笔记到此戛然而止。
陈沉反复摩挲着那未完的句子。“小心”后面是什么?小心谁?戴黑帽子的人又是谁?他想起阿福的话,周老师死前见过的那个戴黑帽子的人,是关键吗?
怀表倒是结实,擦去泥水,上了发条,竟又滴答走起来。表盖内侧,除了素云的赠言,还有一张极小的、已经泛黄的合照。是年轻的周明理和一个清秀女子,想必就是素云。两人中间,还站着一个笑眯眯的胖男人,看着面熟,陈沉一时想不起是谁。
初七晚上,父亲难得打了半斤烧酒,叫陈沉陪他喝两盅。几杯下肚,父亲话多起来。
“沉啊,别怪爹娘逼你。咱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你姐嫁得远,指望不上。我跟你娘老了,就指望你成个家,安稳下来。李屠户家条件不差,秀英是个过日子的...”
陈沉默默听着,手指在口袋里捏紧了那块怀表。
父亲醉眼朦胧,忽然压低声音:“你也别整天想着省城那些虚的。咱这芙蓉镇,看着平静,底下的事儿...复杂着呢。平平安安,比啥都强。”
父亲的话里,似乎有别样的意味。陈沉抬头,想追问一句,父亲却已伏在桌上,鼾声渐起。
第二天便是初八。陈沉穿上母亲准备的新中山装,像个木偶般被父母领着往镇东走。他口袋里装着怀表和笔记本,仿佛那是他与真实世界唯一的联系。
路过镇中心那口老井时,他们遇见了镇长吴满屯。吴镇长五十多岁,胖乎乎的脸上总是堆着笑,此刻正指挥人在井边修缮栏杆。
“老陈,这是带着儿子去提亲?”吴镇长热情地打招呼,目光在陈沉身上扫过,落在他的口袋上。陈沉心里一紧,感觉那目光似乎能穿透布料,看见里面的怀表。
父亲连忙赔笑:“是啊镇长,去李屠户家。”
“好事!恭喜恭喜!”吴镇长拍拍陈沉的肩,力道很大,“成了家就是大人了,要踏实稳重,别学有些人,整天想些不切实际的,最后...”他没说完,只是意味深长地摇摇头,又去指挥工人了。
陈沉走了几步,猛地停下。他想起来了!怀表照片里那个站在周明理和素云中间的胖男人,就是年轻时的吴满屯!那时他还没这么胖,但眉眼间的笑意一模一样。周明理、素云、吴满屯,他们曾经是朋友?
这个发现让陈沉心乱如麻。提亲的过程他几乎没什么印象,只记得李屠户洪亮的笑声,母亲谄媚的奉承,以及秀英偷偷看他的、带着羞涩和满意的眼神。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婚期在一个月后。
从李家出来,陈沉借口要去码头结清之前的工钱,摆脱了父母。他鬼使神差地又来到了发现周明理的河边。
夕阳西下,河水依旧乌黑。他埋尸的地方,似乎有被动物刨过的痕迹。陈沉心里不安,四下张望,突然看到不远处河滩的淤泥里,有个东西在反光。
他走过去,捡起一个巴掌大的铁盒。盒子已经锈迹斑斑,但锁扣是完好的。他用力掰开,里面没有他预想的信件或照片,只有一小撮用红绳系着的干枯头发,以及一枚褪色的、刻着“革”字的旧像章。
盒底刻着两个模糊的小字:“赎罪”。
这是周明理留下的吗?还是那个戴黑帽子的人掉的?抑或是更早之前,某个被这条河吞噬的人遗落的秘密?
正当他对着盒子发愣时,身后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
“陈沉,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陈沉吓得差点把盒子扔出去。回头一看,竟是派出所的民警老马。老马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睛却死死盯着那个铁盒。
【第二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