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专恰鱼头
今年的生日,恰逢在省城培训,没有想象中热闹欢腾的聚会,没有五彩斑斓的气球簇拥,没有悠扬欢快的生日歌回荡,但这个特别的日子,却在静谧中流淌着别样的温暖与温馨。
清晨,手机便如同欢快的小精灵,不断跳出家人和朋友发来的祝福消息。一条条饱含深情的文字,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穿透屏幕,直抵心间,让我的心里暖融融的。这份在培训间隙中独处的时光,宛如喧嚣世界里的宁静港湾,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一场深度对话。
傍晚时分,我独自来到驻地楼下的咖啡店。店里灯光柔和,播放着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惬意的氛围。我点了一杯热气腾腾的饮品,精心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缓缓坐下。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渐亮起,宛如繁星点点,与店内的温暖灯光相互映衬。我轻轻端起杯子,看着杯中袅袅升起的热气,如同思绪的丝线,缓缓将记忆拉回过去。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小时候过生日的情景。那时候,没有精致华丽、造型各异的蛋糕,也没有昂贵有趣的玩具礼物。但外婆总会用她那充满爱意的方式,为我打造独一无二的生日仪式。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小院,外婆就会走进厨房,为我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她总是小心翼翼地在碗底藏一把香脆的麻花,那麻花就像藏着的小惊喜,等待着我去发现。同时,她还会精心炖上一只自家养的老母鸡,鸡肉的鲜香弥漫在整个屋子里,让人垂涎欲滴。这样的仪式虽然简单朴素,却饱含着外婆对我深深的爱,那爱如同醇厚的美酒,越品越香,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来得珍贵。碗里藏着的麻花,不仅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外婆那份沉甸甸、暖融融的爱,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四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仿佛一转眼就过去了。回忆的画卷缓缓展开,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光着脚在田埂上欢快奔跑的野孩子,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看到了背着行囊,怀揣着梦想与憧憬,外出求学的自己,脚步坚定而执着;看到了满怀热情回到农村工作,一点一点学着和村民打交道的自己,从最初的青涩懵懂到后来的得心应手;又看到了后来走进乡镇、来到街道,忙碌而充实的自己……一幕幕往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依然清晰如画,仿佛时间从未流逝。
我常开玩笑说,自己是“从村头干到城头”。在村里的时候,我操心的是道路硬化,让村民的出行更加便捷;操心的是山塘维修,保障农田的灌溉;操心的是村民增收,让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到了街道,我忙碌的是城市治理,让街道更加整洁有序;忙碌的是旧城改造,让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忙碌的是电梯加装,解决居民的出行难题;忙碌的是小区管理,营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虽然工作的内容变了,但初心始终未改——就是希望身边的人都能过得更加舒心、更加温暖。这份职业让我有幸成为时代的亲历者,从脱贫攻坚的战场到城市更新的前沿,我不是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
人们常说“四十不惑”。年轻时,总觉得到了这个年纪就该什么都懂了,仿佛四十岁就是人生的一个完美句点,一切疑惑都该迎刃而解。现在才真正明白,不惑不是通晓一切,而是懂得了什么该珍惜,什么该放下。
根扎得更稳了——祖辈传承下来的朴实与坚韧,就像深深扎根在大地里的树木,是我这一生最坚实的底气。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能让我稳如泰山,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行。
方向更清晰了——能为群众做点实事,帮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看到他们的生活因为我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心里就感到特别踏实。这种踏实感,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明亮的灯塔,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不再迷茫。
内心更宁静了——珍惜家人的陪伴,每一次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都是最幸福的时刻;感恩朋友的牵挂,在我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也享受此刻内心的平和与从容,不再为琐事而烦恼,不再为得失而纠结。
四十岁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褪去了二十岁时的青涩与慌张,如同蝴蝶破茧而出,完成了美丽的蜕变;积累了三十年的人生阅历,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籍,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与智慧。如今的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自己的方向,脚步也更加稳健、从容。
人在旅途,人到中年,站在新的人生起点上,我满怀感恩,感恩命运的馈赠,让我拥有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充满期待,期待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历程。未来的路,或许会有风雨,或许会有坎坷,但我仍将继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用坚定的步伐丈量人生的长度,用丰富的经历拓展人生的宽度……
文/苏醒、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