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煤铝共采牵引加快吕梁转型发展
煤铝共采牵引加快吕梁转型发展
精华
热点
2025-09-25 16:19:54
322
阅读
关注
煤铝共采政策是吕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近期,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强调“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重点要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适度多元发展”,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在“减优绿”上做文章、在新兴产业上求突破、在改革创新上激活力,转型态势持续向好、发展动能加速集聚。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和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的时代命题,吕梁必须乘势而上,立足资源禀赋、以“煤铝共采”为牵引,驱动资源型经济系统性、深层次转型,奋力蹚出一条具有吕梁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煤铝共采,厚植转型新优势
资源禀赋是吕梁发展的底色,更是转型的深厚依托。当前全市资源型经济转型正处“积势蓄能”与“破局突围”关键交汇点,优势与潜力突出。
(一)资源支撑稳固强劲。煤炭储量丰沛,产量高位企稳,奠定能源产业转型根基;铝土矿资源丰富(山西约23.5亿吨,吕梁占到45%以上),且大部分赋存于煤矿下部,为煤铝共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山西共获批煤下铝试点企业12家,吕梁批准试点矿井4座,其中离柳集团佳峰、兑镇2座煤矿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煤铝共采通过基础设施共享与协同开采,可降低开发成本15-20%以上;一体化模式推动综合开发利用,为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厚实根基,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为打造世界级铝镁、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坚强保障。
(二)新兴动能加速集聚。我市传统煤焦支柱产业向精深工加快迈进,焦炉煤气制氢等路径不断拓宽,煤焦化链条绿色升级成效凸显。铝工业快速崛起,大型电解铝及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铝镁新材料产业园区渐成规模。2024年,两大产业的增加值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65%以上,由此支撑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骨架渐成形。
(三)创新驱动持续发力。市委、市政府紧抓科技与人才“双翼”,积极搭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双向发力,激发企业创新热情,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注入源头活水。
(四)绿色转型决心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大力气破解生态环境历史欠帐,持续加大矿区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投入,加快固废资源化利用步伐,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积蓄宝贵生态资本、生态环境。着眼全局和未来,煤、铝作为吕梁重要的支柱产业,一方面还存在关联度不高,另一方面长期煤下铝资源得不到释放及铝产业加工企业原材料短缺、产业链不足共存。鉴此,抓住吕梁作为全省的煤铝共采的试点城市的政策机遇期,以创新思维重构资源利用方式,将其作为吕梁能源转型升级的牵引破题之举,最大限度释放资源,为能源转型、产业升级、适度多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动形成体现吕梁特色、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突破掣肘,打造转型强引擎
(一)破解原料瓶颈,筑牢产业根基。吕梁铝土矿资源储量虽然较大,但长期受煤下铝资源无法变现和市场化竞拍导致的资源外流,使得市内铝产业加工企业面临“用矿难、用矿贵”的双重压力,如中铝在吕梁的基地山西华兴铝土矿50%主要依靠进口,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严重削弱,不利于本地产业链升级。盘活煤下铝资源,若试点成功并逐步推广,从而破解产业集群“无米之炊”的困境。
(二)驱动模式转变,注入创新动能。从安全和技术层面,目前煤铝共采已具备明确的可行性,而且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以离柳集团佳峰、兑镇煤矿为例,若实施煤铝共采,可充分利用煤炭开采基础设施,大幅降低前期投入,煤炭开采已建成的井下运输巷道、通风系统等可共享,运营阶段的矿石运输、动力供应等成本可实现协同优化,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回收,这种通过“一巷多途、一矿多采”的综合开发模式,从“单一资源依赖”到“多元协同发展”,为资源型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重构产业体系,实现深度融合。煤铝共采试点通过“资源开发-加工-循环利用”的全链条协同,有力推动“煤-电力-电解铝”、“铝土矿-氧化铝-铝加工”两条链条交叉融合,形成煤电铝一体化的产业生态,实现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使其有能力构建“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提升全产业链附加值。
(四)优化能源结构,引领绿色转型。在双碳目标下的转型压力下,传统铝土矿开采存在资源利用率低(回采率不足60%)、碳排放高(每吨矿产品碳排放约800kg)等问题,煤铝共采推广可依托产业链企业的技术优势,推进“绿色开采”,探索“煤电+新能源”的混合供电模式,逐步提高绿电比例,降低铝产品的碳排放强度。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也有利于未来产业的发展,吕梁“氢都”的打造也为破解传统电解铝高耗能弊端提供了技术突破,从而形成“煤为基础、以铝促氢、以氢降碳”的新格局。
(五)重塑区城格局,打造转型示范。煤铝共采试点先行推行,将成为吕梁转型的“标志性成果”,电解铝企业(山西华兴)和煤炭企业(离柳集团)通力合作,辅以国资基金赋能助力,共同推动煤铝共采的技术标准、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的有效落地,形成可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吕梁方案”,为吕梁在能源革命改革中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保障,凝聚转型大合力
加速煤铝共采试点突破与推广,是激活吕梁转型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尚需综合施策、强力保障。
(一)强化顶层规划引领。十五五开局,应高标准完善转型整体规划及专项方案。市级层面成立工作专班,将煤铝共采项目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全力推动吕梁煤铝共采落地,并建立成效动态评估与督导机制,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二)基金赋能产融结合。强化转型基金支持,充分利用吕梁国投平台(产业GP)联合资金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金融GP(如交信基金、诚通基金、金控资本等),设立吕梁能源转型升级专项基金,为全市吕梁转型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同时,双GP模式也可大大提升本土的话语权和参与度,精准引导资源、社会资金投向煤铝共采、精深加工、科技研发等转型升级项目。通过离柳煤下铝项目,国投集团试行资本招商的职能,试点“专项基金+离柳集团+山西华兴”共同成立吕梁煤铝共采开发公司,探索一种“产融结合、央地合作”的新模式。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向省级相关部门为吕梁先行先试企业争取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建议先行颁发煤下铝采矿权证,资源价款从开采收益中提取,从而缓解煤炭价格下行背景下煤炭企业现金流短缺的压力。组织铝产业企业、煤企、科研院校共同研究制定煤铝共采的技术标准、监管模式,为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支撑。
(四)突破体制机制藩篱。直面“煤铝共生矿权分割”现实,勇于制度创新。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积极争取“矿权置换”、“共采协议备案制”、“一体化开发主体”等模式,破除资源协同开发的制度壁垒。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吕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煤铝共采”试点破题,基金赋能、产融结合、央地合作、合力攻坚,奋力蹚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资源型地区转型贡献吕梁力量。
查看全文
最新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429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