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观下的中学化学教学
汪小波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实施创新教学。这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今天已走到了反思应试教育模式的历史时期。
核心素养的目标,是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重点的培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改革已走进后课改时代的“核心素养时代”。高中化学教学要体现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强调培养化学学科素养或能力,否定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等的相似性建构成学科群。因此,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强调从单纯三维目标达成提升到核心素养落实;从“知识核心”走向“素养核心”;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走向改变学生思维;从关注化学学科本身的教学,到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实现自我发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所谓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化学科学的思维。纵观当下的应试教育,把解题方法、语句分析、所谓的解题方法技巧等非学科特征的内容充斥课堂教学之中,令人遗憾。把非学科特征当成学科学科特征,背离了核心素养培养。就化学学科而言,更有让学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的荒唐之事,结果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厌恶情绪,与想要达到的目标背道而驰。我们应从以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1、化学基本思想。如守恒思想,在滴定分析计算中,运用原子数守恒来找关系式;绿色化学思想,在高考化学实验大题中,若涉及有毒气体,则应考虑设置尾气吸收装置。
2、化学基本方法。如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概念辨析等。高考复习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本质上把握教材,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所发现与创新。复习是在已学知识基础上的创新。
3、化学思维素养(1)逻辑思维素养。构建好一堂课的逻辑结构,增强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是十分重要的。逻辑美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逻辑思维来衍生出大量的知识,教师传授的知识才有创新之生命力。课堂教学应构建逻辑美的环境,以美激趣,以美激智。(2)发散思维素养。发散思维是产生新信息的倍增器。发散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一题多解和一题多思。思路越开阔,创造力越高。教师善于引导发散、启迪创新,尽可能寻求多种答案,破除思维定势。如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杂化轨道理论角度出发思考有几种合成金刚石的方法?用sp2杂化的碳原子,能构建那些物质或材料?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大胆设想和发散,是创新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3)辩证思维素养。就是把辩证法引入思维领域,在哲学的高度下审视问题。(4)批判性思维素养。青少年是一个富于创新的群体,如创建量子力学的是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青年科学家。在高中化学选修3的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教学中,我指出该学说还有不完善之处,能否设想一个更好的理论来代替呢?立刻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随后我指出,一个科学理论要为大家认可,必须能很好解释现有的天文观测结果。这既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4、化学信息素养。对工艺流程、合成路线、化学信息的处理等。近20多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在有机化学、无机框图题、物质结构等题中,大量出现大学知识,要求考生现场自学,现场应用,能有效考查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获取化学信息能力和处理化学信息的能力。
5、平衡观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能用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学会用能量的观点分析化学问题。如在化学平衡的复习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1)比较Qc与K的相对大小,可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为什么呢?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非平衡状态总是自发趋向平衡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要将自发反应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化学平衡之后的原因。(2)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是否一定移动?化学平衡移动会导致平衡常数K改变吗?K仅仅是温度的一元函数,即K=f(T),因此T改变化学平衡必移动且K值改变;对于气体反应而言,若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K值不变。若是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移动,K值也不变;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平衡移动,但K值不变。(3)改变浓度化学平衡移动,但要满足K值不变,必然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与平衡移动原理中“减弱”一词相契合,二是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本身转化率降低:(4)增大反应物浓度,其转化率一定降低吗?(对于只有一种反应物的可逆反应而言,根据气体体积是否改变,有转化率不变、增大、减少等情形);(5)定量说明:越弱越水解、越难溶的沉淀越易生成(即沉淀转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程度等。提高高中化学知识的定量水平。水的电离平衡移动:酸碱抑制水的电离,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活泼金属与水反应,本质上是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温度升降,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惰性电极电解水、电解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溶液、电解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溶液等,均与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有关;NaH与水反应;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与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有关的问题:实验室制CO2,可以从CaCO3在水溶液中建立的溶解平衡的移动来分析;沉淀转化反应,如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Mg(OH)2溶解在NH4Cl溶液中;水解平衡移动:如往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入BaC12溶液,红色逐渐变浅至无色。
6、探究化学科学,大致沿着两条路线在运行。一是从微观层面去本质把握化学问题,另一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即从动态平衡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树立化学反应的能量观。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学会从微观层面去本质把握化学问题,引导学生从微观水平上解释化学问题,有利于学生从化学本质上去理解化学知识,在深刻处去发现教材教辅上没有的新知识,实现创造性的学习。创新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产生献身化学科学的情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有三个地方可体现核心素养。一是在物质的量概念引入时,必须体现宏观微观的关系。同时注意用类比,原子质量太小、粒子数太多,都需要选一个相比较的量,这样自然引出NA。之所以选择12g碳12,是因为可得出一个非常好的结论。二是整节课要体现严谨的逻辑关系,给学生以逻辑美的感受,因为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在物质的量知识的系统化图式中有两个信息:一是告诉了解题思路,体现了高中化学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思路,二是反映了量与量之间的换算。要体现知识的直观化、数学化(比如n与N成正比,n与m呢?,n与Ⅴ呢?c与n呢?等等)。三是渗透一点科普,如可用摩尔计量恒星数,但计量平行宇宙数,摩尔这个单位还小了。备课时应设计一些好的、极具有启发性的设问。
化学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实验不仅仅是一种直观手段和引起学生的兴趣。它的叧一种功能,进行类似科学家研究问题的科研训练的开发长期被忽视。新课标増加了定量实验和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介绍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提出要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使学生体验科研的过程,切实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自然总是把现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而把本质的东西却深藏在现象的背后。有创意的智慧火花蕴含于亲自体验的实验之中。不开设实验会导致学生的能力缺陷,只开设验证式化学实验势必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化学探究实验中处处充满未知,对问题的解决处于一种开放状态,引领学生去发现和创造,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创新精神。
知识的过度开发和强调死记硬背抑制人的创新能力发展,丧失想象力。创新需要胡思乱想和异想天开,优秀的学生欲与众不同就必须挑战陈规,关注创新想法与发明,追求卓越。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会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18世纪卢梭首倡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反对被动接受知识。1961年施瓦布强调学生应象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和发现。日本学者提出引导探究和引导发现的观点,强调教师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化学实验应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合理的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室的资源,树立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终生受益。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使学生体验科研的过程,切实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判断,对问题的解决处于一种开放状态,引领学生去发现和创造,培养着学生探索研究的创新精神。探究性实验与科学家研究问题处于一种相似的状态。
红楼悲曲
汪小波
红楼悲曲葬花吟,
初识不知诗中意,
再读已是白头翁。
曹翁满纸荒唐言,
道出世间事事空,
世人修心好执着。
汪小波,四川省夹江中学退休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乐山市优秀人才,乐山市优秀教师,夹江县首届名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论著80多篇(部),有多个教育科研课题获省市成果奖,有多篇文学作品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
三苏文学2025年“三苏杯”中秋诗词大赛启事
“天上满月,人间团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中秋也是诗词的盛会,在2025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特举办“三苏杯”中秋诗词大赛。
1、大赛时间:9月12日一10月7日
2、截稿时间:10月6日。
3、评奖结果将于10月10日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公布。
4、大赛收稿:赵文碧,微信名/三苏文学,微信号/ZWB612462。
5、参赛对象:关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的海内外所有诗词爱好者
6、大赛主题:以中秋为主题。
7、大赛体裁:诗、词、歌、赋、散文诗。
8、大赛作品:投稿首行注明“三苏杯中秋诗词大赛参赛作品”。大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且文责自负。
9、大赛平台:初选作品将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发布,入围作品將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刊发
10、评奖要求:入围作品浏览量占50%(浏览量必须500以上)。点赞、在看、留言(占50%),点赞100个以上,在看100个以上,留言100条以上。)
11、大赛评奖:大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10名。
13、大赛奖品:一等奖一名,奖品为奖品为奖金300元+精美荣誉证书一本,二等奖2名,奖品为各奖奖金200元+精美荣誉证书一本,三等奖3名,奖品为各奖奖金100元+精美荣誉证书一本。优秀奖10名,各奖精美荣誉证书一本。
14、大赛期间作品赞赏10元以下不发放,赞赏10元以上60%归作者,40%用于平台运营
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报名参加。
三苏文学
2025年9月11日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