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一一亲情无价
文/田道钰
弟弟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且有一定智慧和远见的人。他用全部的爱滋润着我们这个大家族,并带领我们奔向更为宽广的致富之路。
早在一九九二年,国家实施新政策,民师教龄满十年的可以和在校毕业生一起参加高考。弟弟力求进步,参加了高考,高考分数发榜全镇教师中排名第一,由于教龄还差三个月而落榜。次年又参加考核,顺利录取。这一年同是民师的弟媳也考进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大学的第二年,多病的母亲病情越来越重,在学校放署假的第一天,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回家把母亲接到武汉, 医治了两个多月,待病情好转后这才送回老家。不幸的是刚过完春节,母亲就离开了人世。
弟弟和弟媳毕业后,又重新回到本地市中学任教。 多年后他们把两人读大学欠下的几万元借款全部还清,并略有余额。此时改革开放的春风还在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包括国企都走到了尽头。教育战线也不离外,小妹和小妹夫也是民办教师,由于教龄不足十年,没有资格参考,于最后一批精减失业。
虽是大势所趋,弟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乡下随处可见都是农民奔小康的标语,于是他思考琢磨,叫他们俩出去开书店,说当前开书店是个不错的行业。却又担心他们眼力不足看不准地方,弟弟便利用节假日到各城帮助打点考查,最后在河南郑州终于找到了一块好地段好门面。
果然书店生意红火,可是过于红火的生意往往招人妒忌,当地同行请来流氓地痞一次次骚扰,他们人生地不熟无奈招架。弟弟听说后,几次利用周末放假跑河南郑州帮忙调解才得已摆平。
此时我们也正处于水生火热之中,所在的供销社也彻底解体。由于先生之前是单位外派住办事处的采购员及解体前两年的出纳员 ,固然没有自已的营销柜台。我们必须另谋生路。于是弟弟又建议我们出去做豆制品生意,说也是不错的赚钱行业,我们听从建议抛儿离女去了山东,殊不知做豆制品的艰辛,加上技术不老练,在那里苦不堪言。弟听说后第二年暑假又去山东探望我们。在见到我们的一瞬间,他的眼眶红了。弟说,小妹们坐在店里卖书穿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像阔老板,你们做豆制品实在太辛苦太辛苦…可以想象他的内心是极度不安。
不曾想到的是小妹的书店,由于地头蛇的再三捣乱已无法维持,加之他们在短短一年内已加盟了三家连锁店,几乎占领了许昌整个市场,而许昌城并不大,实属饱和,他们于年底被迫转让,打算再到其它城市发展,殊不知最终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地段门面。再次面临失业。
此时弟弟的女儿已上高中,成绩至小学开始一直名列前矛,弟曾多次预言说,“这样发展下去将来一定会出囯留学。单凭我和她妈妈的工资绝对不够花。”这一切的一切都冲击着他的灵魂,弟说他想辞职出去做生意,只要他能创出一条路来,我们就都好了。
二00四年弟弟毅然决然停薪留职,只身跑到北京创业,加入了房屋建筑加固行。
初次创业有说不尽的辛酸 , 头两年没做成一个工程。弟弟一向精准思维,不料还是摔了一跤,工程没到手,却被一个心狠手辣的项目经理骗走五万去了德国,加之他自己两年的生活开支及房租费,合计倒亏十余万。在二十年前这是一个怎样的数目,把他的人生差点击得粉碎。
转眼又到了春节,工地上逐渐放年假了。外出的老乡们一个个都喜气洋洋的回老家与家人团聚过新年。弟弟也不例外,他回到家却一直呆在卧室里,如万箭穿心,深感对不起妻儿老小,曾经的贫穷再怎么苦,哪怕自己五年不添置一件新衣,每逢过年他都会给家里的老人孩子以及那高肢残疾的大妹做一件新衣,可是这年谁都没有。眼看就是大年三十,外面的鞭炮"劈劈啪啪"震天响,听着却像在炸五脏六肺。他没有新年的半点喜悦。尽管如此,弟媳还是像往年一样做好一桌年饭,按照传统风俗,我们出嫁的姑娘腊月三十这天都得回娘家吃团年饭。
开席了,这个年虽省了鞭炮,几个孩子早已迫不及待的围上桌子,不知细情的老爸也坐上了正位,唯独弟弟吃不下这顿年饭,迟迟还没出来入席,弟媳最懂他的心,我随弟媳一同走进卧室,她拉着弟的手说,"出去吃饭吧,身体是本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谁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只要人有大志在,何处不翻飞。年后我帮你筹资借款。"弟媳用她全部的爱和善良温暖着他的心…
转眼到了初春,学校开学了。弟媳那时是市兰台一中的高中老师,她立马找同事及朋友挨个借钱,最后竟连国库券都借出来兑换。就这样为了至爱的亲人,弟弟又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随后,创业失败的消息很快传到学校领导那里,校长立马电告他回校继续任教,担心越陷越深。
弟说,已经豁出去了。如果再立马回去教书那就亏定了,十万元够他还一辈子(因为那时教师的工资都很低,每月只有几百元)。他说既然出来了,车开到山前怎么也得创出一条道来。就这样不知疲倦地继续跑业务,从清晨到日落,北京城里留下了他无数的脚印。天道酬勤,终于又接到一个小工程项目,他拿回图纸,日夜兼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琢磨、研讨,花了整整4天时间打预算做方案,然后送往项目部,最后审核通过。终于得到了一丝安慰。由于他向来对工作都是极端负责,做人到位,处世更是让人敬佩。项目部领导对他刮目相看。随后跟定了这个国企大公司…
弟弟刚站稳脚跟,就给我和小妹打电话,希望我们也到北京发展,说赚钱的机会比较大。当时小妹已去了深圳的一所学校任教。第二年她便辞职听从建议转于北京发展。我们也从山东转于北京加固行。天各一方的姊妹三人总算又走到了一起。上帝保佑,在北京的第一年我们就轻轻松松净赚二十万,超过在山东累死累活的五年收入。他们的发展也都蒸蒸日上。
就在我们对生活满怀信心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忠厚呆板的大妹夫不慎掉进坑池被淹死。天啦,老天不长眼,大妹本就双腿残疾,虽说大妹夫不及别人聪明,可他每年在外还是可以挣点养家糊口的钱。他这撒手一走,丟下不满十岁的女儿,还有不能行走的大妹谁来照顾?这担子又落在弟弟身上了。
母亲在世时要求把残疾大妹留在家里坐堂招夫,怕她嫁出去受人欺。母亲没有完成她的意愿就撒手离开了人间。弟弟和弟媳为了母亲的遗愿,将高残大妹安置于家中为她招婿,并将所有的房屋家产全归于她。
可大妹的婚姻却如此不幸,头两次婚姻失败都是弟和弟媳处理解决。待小妹出嫁同样是他们俩操劳办理。现在总算操完了心,却不料再岀意外,他们的心都快被操碎了。
大妹夫走后,大妹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几乎全由他们供给,他每次和弟媳回老家都是大包小袋。大妹身体不好,总是心痛胃痛这里那里,好多次都是弟弟开车回去将大妹弄到医院检查治疗。我和小妹虽然陪同却行如虚设。
大妹年过五十之后,她的双杖失去支力,笨重的身体向前掷动更为困难。弟又给她买回一辆价值六仠多元的轮椅代步车。
大妹的孩子婉儿也早已被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忆当初,由于大妹身体高残,腰肚畸形变位,医生说临产会有极大的生命危险。于是弟媳在预产期前一个半月就将她从乡下带到学校,安顿于自己的宿舍与之同住,弟媳象一位慈善的母亲,每天精心呵护着孕妇至上的饮食,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多次带往医院复查胎儿的状况 , 待等临盆之即送往医院剖腹。那个午后,弟弟和弟媳两人一直守侯在手术室外,焦急不安地等了四个多小时,终于盼到医生出来报平安,医生告诉他们,因大人特殊的生理原因造成孩子心脏还没完全长合口,后天必须加强营养,如果到十二岁还没长满就得手术。所以婉儿从小就体弱,没几天不咳嗽,不发烧感冒。
而我这个大姑妈在离乡两年后,从山东回来时,小婉儿已经会走会跑了,看着活泼可爱的小不点,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把将婉儿搂进怀里,此刻,说不出是高兴还是内疚,泪水忍不住直往下落…
婉儿八岁那年弟弟从一位医生口中得知,说可以到武汉做心脏搭桥手术,十岁左右为最佳时期。于是他和弟媳俩人利用假期立马将她带到武汉协和医院 , 排队等候了两天才得以被接待会诊,主治医生告诉他们说,"手术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万一支架脱落,生命就将终止。如果做了支架体质肯定会好转。"他们听后犹豫了,怕万一失败。在武汉折腾思考了几天又将婉儿带回。婉儿十岁那年,弟和弟媳又将她带到医院复查,结果证明心脏已完全康复长满,各项指数都达标。弟媳当场激动地用手抹泪。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事实上大妹夫没过世时,也是他们一直在帮撑。只是现在操的心更多了。婉儿初中高中的学费全是他们支付,此外,弟媳每月都另汇200元的零花钱交给班主任转给她。那年婉儿高中毕业后不愿再读书了,她要打工挣钱。和几个男女同学到本地南湖x厂上班。
十八岁的女孩从学校到社会是一个大转变的过程,社会如此复杂。弟放心不下,他怕婉儿初入社会吃亏上当走弯路,他就利用空闲时间,常常晚上将车开到婉儿所在厂地附近偷窥她的岀入行踪,正确引导教育婉儿要自尊自爱,奋发向上…
二O一六年,弟弟的女儿一一我的亲侄女从美国留学回归,他立马在北京为女儿构买了一套楼房。
如今婉儿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苦尽甘来的弟弟,弟妹 ,你们所走过的路是他人无法复制的人生印记,你们的恩德胜过于父母之伟大。你们的付出我无法忘怀!
作者简介:田道钰,女,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繁华落尽固人情》曾获钟祥市冯道信文艺二等奖,兰台文艺三等奖。另有诗,散文,小小说常见诸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