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永照 周明精神永存
作者/邓银海
编苑躬耕育俊彦扶名篇伯乐丹心照日月
文坛契友暖故交传雅韵仁怀白首映山河
2025年9月17日,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从北京传来——我们周至籍著名作家、中国文坛的常青树周明老师,于前一日安然离世,享年92岁。噩耗传至故里,乡亲们无不悲恸。秋雨微凉,人心哀戚,周至的山川草木,仿佛也在为这位赤子的远去而低首默哀。
周明先生1934年生于陕西周至,在这片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长大。195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从此迈入文坛,一生与文学相伴。历任《人民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等职。他亲历了中国文坛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沉浮,被誉为“文坛活字典”。亲历并参与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诸多重要历程。但无论走得多远、站得多高,他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来自哪里。先生生前常说:“周至是我的根,是我文学的起点。”
先生虽长期工作在外,却始终心系故土。他多次返回家乡,走访乡亲、考察文化,尤其对周至文化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仙游寺博物馆从筹建到落成,都离不开他的奔波与呼吁。他亲自参与展陈设计,并联络各方学者,为博物馆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2015年9月6日,已83岁高龄的他还专程返乡,参加楼观台道文化研究会举办的“中华道文化发展论坛”。在那次论坛上,他不仅作了精彩演讲,还提笔挥毫,为研究会会长邓银海作品《道德龙》题写“楼观论道”四字,又为许多后学题字勉励,其中“道缘”二字,正是先生对家乡文化缘分的深情诠释。
不仅因他见识广博,更因他为人真诚热忱、洒脱幽默。他与茅盾、巴金、冰心、叶圣陶、臧克家、柳青等文学大家交往甚密,却从不以名家自居。他总说,“我只是一个幸运的记录者和陪伴者”。八十多岁时,他仍笑称自己是“老顽童”,说“八十也年轻,人生才刚起步”。这种爽朗豁达,感染了无数人。
而他最为人熟知的,是推动并参与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创作。1978年,时任《人民文学》编辑的周明,与作家徐迟多次奔赴中科院,几经周折找到数学家陈景润。他们挤在六平方米的狭小房间中,聆听陈景润如何攀登科学高峰。这篇文章一经发表,迅速轰动全国,“陈景润”成为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时代象征。周明曾感慨:“这篇文章让知识分子从被压抑的角落走向舞台中央,这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开始。”
先生晚年仍笔耕不辍,七十多岁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整日忙碌。他那间堆满书籍的办公室,成了许多青年作家寻求指引的驿站。他为他们推荐作品、撰写评论、联系出版,从不推辞。他说:“文学是要传下去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多点亮几盏灯。”先生走了,可他留给文坛的,不仅是一部部作品、一段段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真诚、温暖、永不疲倦地热爱文学、关怀后人。根据先生遗愿,他的骨灰将安放于故乡周至仙游寺。从此,先生归于故土,守着他一生惦念的山水与文化,他的故事将流传。作为中国报告文学事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周明先生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成为中国文学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他那宽厚善良的品格、对文学事业的执着、对后辈的提携,将永远温暖着中国文坛。
2025年9月20日上午,周明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众多文艺界人士、家乡代表和读者纷纷前来送别。9月24日,周明老师骨灰在家乡进行安葬,楼观台道文化研究会会长邓银海、副会长雷尚代表研究会送上了花圈和花篮寄托哀思。文艺界众多人士及周至乡友前来送行。而我们更愿记住的不是离别的哀伤,而是他爽朗的笑声、厚朴的品格和始终如一的乡土深情。
周明先生曾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你留下了多少光与热。”而今,他虽然离去,却为我们留下了整片星空。那星光,照亮文坛,更永远温暖着故乡的土地。
邓银海2025年9月25日
周明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著名散文家、编辑家周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9月16日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 92岁。他将一生奉献给中国文学事业,用编辑的匠心、创作的热忱与为人的赤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镌刻下深刻而温暖的印记,他的离去,是我国文学界的重大损失。
周明同志1934年1月生于陕西周至,1955年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即投身文学事业,进入中国作家协会工作,此后数十年间,始终坚守这一领域,一生只持一张工作证,这份“从一而终” 的执着,恰是他对文学初心最坚定的践行。他的职业生涯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紧密联系:从《文艺学习》杂志的助理编辑起步,后调任《人民文学》编辑部编辑,《人民文学》筹备组成员,历任编辑、散文诗歌组组长、编辑部副主任、主任直至副主编。在编辑岗位上,周明同志以“甘为人梯”的精神,托举了无数文学佳作与新人。他参与策划、编发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成为新时期文学的标志性作品;为了让作品更贴近现实,他常陪同作家深入一线,助力作家打磨作品,以敏锐的眼光发掘、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为文学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此外,他主编的《历史在这里沉思》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当代散文百家鉴赏》《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百家》等文集,成为梳理当代文学脉络的重要文献,彰显出他对文学整理与传播的深远考量。
1990 年代,周明同志调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肩负起守护文学记忆的重任。他承袭巴金先生“建立文学馆是甜蜜的梦” 的愿景,呕心沥血投身新馆筹建。为征集珍贵文献,他走遍大江南北,登门拜访作家及其家属,将无数手稿、藏书收入馆中;1998 年退休后他“退岗不退休”,继续为文学馆的发展奔走。
其中,四次赴台促成柏杨先生文献的捐赠,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将 56 箱近万件珍贵资料带回大陆,建成“柏杨文库”,为两岸文学交流搭建起坚实桥梁。
在编辑与文学馆工作之余,周明同志亦是一位风格鲜明的创作者。自1950年代中期发表作品,著有《在莽莽的绿色世界》《记冰心》《山河永恋》《文坛记忆》等十余部散文及报告文学集,作品兼具西北大地的雄浑厚重与文人的细腻温情,字里行间满含对生活的热爱、对友人的真诚与对文学的敬畏。2019 年,他荣获第六届 “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事业终身贡献奖。
周明同志的一生,是忠于党的文学事业的一生,是为中国文学默默奉献的一生。他为人正直谦和,待人热忱真诚--深受文学界同仁的尊敬与爱戴。他淡泊名利,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文学的编辑、创作与传播中,用匠心筑就文学高地,用热忱点亮文化火种。他的精神品格与文学业绩,永载中国当代文学史册,永远活在热爱文学的人们心中。
周明同志千古!
(注:上图为2015年9月6日周明老师在论坛上的致辞)
作者简介:邓银海,男,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退役军人;道文化学者;龙道书法开创者;中国当代人民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馆藏级艺术家;世界首席外交文艺使者;中外文化交流大使;CCTV《艺术人生》特邀顶流形象代言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25 第八届学雷锋先进个人——建国典范好人风采人物;2025《关注民生-聚焦两会》特别推荐献礼艺术家;中国国宾礼【特邀艺术顾问】;《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进世界特别推荐艺术家;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绘画大赛评审艺术委员会特邀青少年导师;载入国际名人百科;入编建国 75 周年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自然疗法推广办公室专家;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陕西周至楼观台道文化研究会会长。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