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湘湖秋色
散文:秋 暮 湘 湖 记
作者:萧祖能 - 杭州
清晨的湘湖,是被一层淡青的晓雾轻拥着醒来的。不同于春日的柔媚,秋日的雾气里浸着草木的清冽,像掺了些许桂花的冷香。远处的山峦褪去了浓绿,换上深浅不一的赭黄与苍褐,在雾中若隐若现,倒比春日的水墨画多了几分沉郁的笔触。湖面静得更甚,像一块蒙了薄纱的墨玉,倒映着天边泛出的浅橘色晨光,连白鹭掠过水面的姿态都慢了些,翅尖划破水面的涟漪,一圈圈散开又悄然合拢,生怕扰了这份秋日的静谧。

沿着湖边的小径徐行,脚下的落叶铺成浅褐的绒毯,踩上去发出细碎的"沙沙"声,成了晨间最轻的旋律。岸边的柳树褪去了春日的嫩色,枝条变得遒劲,叶片边缘染着金边,风一吹便悠悠打着旋儿落下,像是大自然写就的抒情诗。桃树与梨树的枝桠疏朗起来,露出清晰的轮廓,偶有残留在枝头的果实,在晨光中闪着温润的光。倒是桂花正开得热烈,米粒大的黄花藏在叶间,香气却霸道地漫过小径,混着泥土的温润气息,让人忍不住深吸几口。

芦苇丛早已褪去青绿,化作一片苍劲的白。风穿过苇杆,送来"簌簌"的声响,其间夹杂着几声清脆的鸟鸣。循声望去,几只翠鸟停在苇尖,红色的喙与秋日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们时而俯身掠过水面,叼起一闪而过的游鱼,时而振翅飞向天际,在湖面上留下一道灵动的弧线。远处的湖心岛,一群野鸭正悠闲地游弋,划开的水痕在平静的湖面拖出长长的影子,与岸边的芦苇剪影相映成趣。

正午的阳光穿过疏朗的枝叶,洒在湖面上,不复春日的细碎,倒像铺了一层鎏金的锦缎。游船缓缓驶过,船尾激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透亮的光,惊起几只栖息在石墩上的水鸟,扑棱棱掠过水面,给这静谧的秋景添了几分生气。岸边的长椅上,常有游人静坐,或是翻看手中的书,或是望着湖面出神,阳光落在他们身上,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连时光都仿佛慢了下来。

傍晚的湘湖最是动人。夕阳把天际染成熔金般的颜色,从橘红到绯红,层层晕染开去。湖面像是被泼了一桶碎金,波光粼粼,连岸边的芦苇都被镀上了金边。远处的山峦渐渐隐入暮色,只留下深浅交织的剪影,像是被画师用浓墨勾勒过。湖边的路灯次第亮起,暖黄的光倒映在水中,宛如一串串垂落的明珠。风拂过,带来桂花与芦苇的混合香气,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像是被熨帖得舒爽。

夜幕终于落下,湘湖重归宁静。月光比春日更显清冽,洒在湖面上,泛起细碎的银光。岸边的草丛里,蟋蟀正唱着秋夜的歌谣,偶尔有几声蛙鸣从远处传来,反倒让这夜色更显幽静。漫步在湖边,脚下的落叶与晚风应和,鼻间萦绕着淡淡的桂香,望着水中的月影与灯影交织,恍惚间竟不知是身在画中,还是画在心中。

秋日常被人赋予萧瑟之意,可湘湖的秋,却藏着别样的温润与厚重。那些褪去的葱茏,那些沉淀的色彩,都是时光留下的痕迹。在这里,人可以暂时卸下尘世的疲惫,在落叶与桂香中,感受秋的静谧与深邃,体会自然馈赠的从容与美好。
2025年9月25日凌晨于杭州

作者简介:
萧祖能 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
青年从军,执笔为戈,历任连队文书、营部书记、师政治部宣传科报道员,勤于海防前线锤炼文心,军旅笔墨常现各类报刊杂志;退伍后深耕政工领域,持高级政工师职称,主政大中型企业党委书记,二十载耕耘自成章法;公门履职亦未辍翰墨,时评政文常见诸报端;花甲归林不改书生本色,执掌萧山区老干部诗词协会秘书长,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融身省市区等各类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散文诗词过百篇散见主流媒体,字里行间咏颂家国情怀。名曰:瞬逝戎马铸忠诚,一纸翰墨绘丹青。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社长助理:李晓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9月25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