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暗算
第一节:树大招风
“老匠服务队”的名声随着报纸报道和林晓辉的网络宣传逐渐传开,接的活计也从街坊邻居的零碎修补,扩展到了一些小店铺的装修甚至镇办公楼的部分维修工程。虽然规模依旧不大,但在本地劳务市场上,已然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人怕出名猪怕壮。他们的红火,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以前垄断了镇上零散装修活的几个本地“小包头”,开始感到饭碗受到了威胁。这些地头蛇,平日里就游手好闲,靠着拉帮结派、欺行霸市过日子。
第二节:阴云初现
起初只是一些小动作。林守成他们正在干活,会有些陌生面孔在附近转悠,阴阳怪气地评论几句:“哟,老家伙们手脚还挺利索?”“这活儿干的,也就糊弄糊弄外行。” 或者,他们刚谈好价格准备进材料的客户,会突然变卦,说找到更便宜的了,后来打听才知道,是有人暗中压价撬活。
林守成嘱咐大家尽量忍耐,做好自己的事,以为这些人闹腾一阵也就罢了。然而,对方的挑衅却逐步升级。
第三节:工地风波
一天,服务队接了一个为镇边一家新开的小餐馆做内部隔断和装修的活。工程进行到一半,几个满身酒气的汉子闯了进来,为首的是个脸上带疤的壮汉,外号“刀疤强”,是镇上出了名的混混。
“谁让你们在这儿干的?问过强哥我了吗?”刀疤强一脚踢翻了一桶刚和好的水泥,气势汹汹。
林守成强压着火气,上前理论:“老板,我们是餐馆老板直接雇的,有合同……”
“合同?在这地面上,老子的话就是合同!”刀疤强打断他,指着林守成的鼻子,“识相的,赶紧滚蛋!这活儿是我的兄弟干!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老马脾气火爆,忍不住顶了一句:“凭什么?这还有没有王法了!”
“王法?”刀疤强狞笑一声,猛地推了老马一把。老马年纪大了,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后腰磕在砖块上,疼得一时说不出话。
第四节:艰难的抉择
冲突一触即发。服务队其他人都围了上来,怒目而视。刀疤强带来的几个人也撸起袖子,眼看就要动手。餐馆老板吓得躲在里面不敢出来。
林守成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硬拼,他们这几个老汉肯定吃亏,而且一旦动手,有理也变没理了。屈服?眼睁睁看着辛苦谈来的活被抢走,兄弟被打?这口气实在咽不下,队伍的人心也就散了。
就在僵持之际,林晓辉因为来送图纸刚好赶到。他看到现场情况,没有像年轻人一样冲动上前,而是立刻躲到一边,用手机悄悄开始录像,并拨通了报警电话。
第五节:法与理的较量
警察很快赶到,制止了冲突。因为有林晓辉录下的视频为证,加上餐馆老板的证词,刀疤强等人被带回派出所调查。虽然最终可能只是批评教育或短暂拘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这次事件却产生了两个重要影响:
一是“老匠服务队”没有选择忍气吞声或暴力相向,而是通过合法途径暂时保护了自己,这让他们内部更加团结,也意识到在面对不公时,法律是可以依靠的武器。
二是这件事在镇上迅速传开,很多人都同情服务队的遭遇,鄙视刀疤强那伙人的行径。舆论的天平开始倾斜,一些原本犹豫的客户,反而因为他们的“硬气”和“讲理”而更加信任他们。
然而,林守成心里清楚,刀疤强这伙人绝不会善罢甘休。这次虽然暂时化解了危机,但真正的“暗算”,恐怕才刚刚开始。他们这只刚刚能在风浪中稳住身形的小船,即将迎来更严峻的考验。
(第二十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