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章:噬亲的盛宴
梅嫂从迷宫般的梦境中挣扎醒来,额上满是冷汗。院子里,天光未亮,却已传来母亲刻意压低的、却又字字清晰的抱怨,像钝刀子割着黎明前的黑暗。
“……就是个讨债鬼……白养这么大连个窝都挪不出去……你看人家东头的……”
梅嫂蜷缩在炕上,用被子蒙住头,但那声音无孔不入。它和梦中迷宫的荆棘篱笆融为一体,勒得她喘不过气。连日来的压抑、迷宫的恐惧、集市的眩晕、井边合唱的悲凉,在此刻被母亲的抱怨点燃,化作一股毁灭性的冲动。
她猛地坐起身,冲出房门。堂屋里,母亲正在灶台边絮叨,弟弟弟媳也刚起身,睡眼惺忪。梅嫂的出现让空气一滞。
“够了!”梅嫂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尖厉,“我不是讨债鬼!我不是!”
母亲被她的爆发吓了一跳,随即怒火更盛:“你不是?那你是什么?赖在家里吃白食!丢人现眼!”
“家?这还是家吗?”梅嫂环视着这个她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地方,目光扫过母亲刻薄的脸,弟弟躲闪的眼神,弟媳鄙夷的嘴角。“这是个牢笼!你们都是狱卒!”
“姐,你怎么说话呢!”弟弟忍不住开口,带着恼怒。
“我怎么说话?你们怎么做的?”梅嫂的眼泪终于决堤,但流出的仿佛是滚烫的岩浆,“你们恨不得把我论斤称两卖了!你们眼里只有彩礼,只有面子!你们有没有问过我一句?有没有!”
她抄起桌上一只粗瓷碗,狠狠摔在地上。刺耳的碎裂声像是一个信号。
“反了!反了你了!”母亲尖叫着扑上来,想要撕打她。弟媳也在一旁帮腔咒骂。弟弟试图拉架,场面顿时乱作一团。
在这场混乱的厮打和咒骂中,梅嫂产生了一种可怕的幻觉。她看到母亲张开的嘴像一个黑洞,弟媳的手指变得如同枯枝,弟弟的身影扭曲成一个模糊的阴影。他们不再是她的亲人,而是这个“家”这个吞噬她的系统幻化出的妖魔。他们正在举行一场盛宴,而盛宴的食物,就是她的青春、她的尊严、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全部价值。
这是一场“噬亲”的盛宴。她被至亲之人啃噬,同时,她内心积攒的怨毒也在啃噬着这些所谓的亲人。爱与血缘在极度的压力下异化成了最残忍的相互消耗。
梅嫂力竭,被推搡在地。她伏在冰冷的泥地上,看着眼前熟悉的家人变得无比陌生,听着他们夹杂着喘息和怒骂的指责,感觉自己正坠入一个比迷宫更深的深渊。家的概念,在此刻彻底崩塌了。她不再是守在家里的老姑娘,而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即使身体仍在这个屋檐下。
---
第十六章:墙的预兆
阿光病愈后,变得更加沉默。夜探玉米地的经历和井边的合唱,像在他原本就灰暗的世界里又泼上了一层浓墨。他依旧每天去砌墙,动作却带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躁和……某种预示性的决绝。
泥刀刮过砖面的声音不再单调,变得急促而刺耳。他不再追求墙的横平竖直,有时甚至故意将砖块砌得歪斜,仿佛在建造一种怪诞的、表达某种情绪的雕塑。他砌墙的速度时快时慢,快时像在和看不见的东西赛跑,慢时则对着某块砖头发呆,眼神空洞。
更令人不安的是,他开始在砌墙时喃喃自语。声音很低,含混不清,像是在和墙本身对话,又像是在诅咒着什么。
“……挡不住……什么都挡不住……”他一边砌,一边低语,“风挡不住,声音挡不住,鬼也挡不住……”
有时,他会突然停下,用手掌猛拍刚砌好的墙面,直到手掌通红,甚至渗出血丝。然后,他又像惊醒一样,继续默默地砌墙。
村里的光棍们远远看着,没人上前询问。他们能从阿光身上感受到一种濒临崩溃的气息,那气息让他们感到恐惧,也有一丝病态的共鸣。阿光的墙,似乎不再仅仅是他个人的执念,而成了所有光棍共同命运的一个外在象征物——它脆弱、歪斜、充满徒劳的努力,并且,仿佛随时都会彻底崩塌。
守墟人的意识附着在井沿的青苔上,凝视着阿光。他能感觉到,那堵墙内部正在积累一种巨大的压力。每一块歪斜的砖,每一句含混的诅咒,每一次疯狂的拍打,都在为最终的崩溃积蓄力量。这堵墙的宿命,似乎从开始就已注定:不是建成,而是倒塌。而阿光近期的反常,正是倒塌的预兆。
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笼罩着那片砌墙的空地,甚至比村子的死寂更加令人窒息。孩子们不再敢靠近那里,连狗都会绕道而行。
阿光砌下的每一块砖,都像是在为自己挖掘坟墓,又像是在搭建一个献祭的祭坛。而祭品,或许就是他全部无望的等待和挣扎。墙的预兆,也是阿光个人命运,乃至这片“墟”某种平衡即将被打破的预兆。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