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战“桦加沙”:南粤大地的守护之歌
文/池朝兴
2025年9月26日
2025年秋,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广袤的太平洋上生成,它挟带着大洋深处的巨大能量,不断汲取水汽,迅速壮大。从热带风暴到强台风,再到令人警惕的超强台风级,“桦加沙”的路径图上一路西偏北的箭头,如同一支不断逼近的利箭,直指南粤大地。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13级,乃至最强可达15级的风力预测,让整个华南沿海都绷紧了神经。这是一场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峻考验,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一、 高位部署,全省一盘棋的坚强指挥
“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 近 平 总 书 记、党中央关于防汛防台风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动员起来、立即行动起来!”9月22日下午,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抗击18号台风工作会议上的声音坚定有力。会议室内,气氛严肃而专注,通过电视电话系统,这份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步传递到全省各地市、各县区、各乡镇。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主持部署,强调要严阵以待、严防死守。
这是一次基于科学研判的精准动员。气象部门的轨迹预测,自然资源部门的风浪潮分析,各地市负责人的情况汇报,汇聚成决策的基石。省委省政府立足最不利情况,做好最充分准备,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理念,成为贯穿防御工作始终的最高准则。省防总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司其职,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一幅全省联防联控、协同作战的宏大画卷迅速铺开。
二、 闻“风”而动,筑起全方位的坚固防线
预警就是命令,防范就是责任。南粤大地,从沿海到内陆,一场与台风赛跑的防御战全面打响。
海上:千帆归港,秩序井然。 在阳江闸坡渔港,一艘艘渔船听从指挥,有序驶入避风港湾,渔民们熟练地加固锚链;茂名博贺渔港,千余艘渔船安然停泊,构成了风雨前夕独特的宁静画面。海事部门高频次发布预警,确保每一艘船只都得到妥善安置。琼州海峡客滚船按时停运,最大限度避免海上风险。
陆上:排查隐患,未雨绸缪。 国铁广州局科学调整运行计划,高铁、普速列车分批停运,保障旅客安全。沿海城市,工作人员对广告牌、塔吊、玻璃幕墙等进行加固或拆除;地下空间、低洼地带提前布防,排水管网加紧疏通。深圳、珠海、江门、湛江等重点城市,严格落实“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措施的准备,只待指令下达。
一线:坚守岗位,默默守护。 在广东雷州,气象业务人员顶风冒雨,对雷达设备进行巡检加固,确保数据精准传输;在高州,气象工作人员细致检查每一处观测设备,为决策提供最前沿的科学依据;在福建云霄,气象服务人员深入果园,提醒农户抢摘果实、开沟排水,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是防御链条上不可或缺的坚固一环。
三、 众志成城,凝聚起守护家园的磅礴力量
台风防御,是对一座城市、一个省份治理能力和担当精神的集中检验。从省委省政府的运筹帷幄,到基层党员干部的冲锋在前;从气象水文工作者的精准预报,到应急救援队伍的严阵以待;从媒体记者的及时信息发布,到每一位市民的自觉防范……力量在汇聚,信心在凝聚。
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风雨中熠熠生辉。落实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机制,对留守儿童、独居老人、残障人士逐户逐人“一对一”转移安置;安置点内物资充足,服务周到,让转移群众安心又暖心。这背后,是无数党员干部用心尽责、较真究细的过硬作风,是他们用行动打通了防灾减灾的“最后一公里”。
四、 直面风暴,夺取防御战的最终胜利
9月24日17时前后,第十八号台风“桦加沙”的中心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强度为台风级。狂风呼啸,暴雨如注,浪潮汹涌。然而,因为事前周密的部署、严密的防范、彻底的转移,台风虽威力巨大,但其破坏被降到了最低。
风雨过后,南粤大地开始有序进行灾后恢复工作。但在这场与自然力量的较量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秩序、是担当、是温暖、是力量。广东,以其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成功经受住了超强台风的考验,守护了千家万户的安宁。
“桦加沙”已然过境,但它留下的,不仅是对防灾减灾能力的淬炼,更是一曲响彻南粤大地的守护之歌。这首歌,由科学决策谱写,由责任担当演奏,由万千守护者共同唱响,歌词只有一句: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 这,就是广东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交出的最美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