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日
韩城邀你共赴千年之约
作者:李安民
当秋风掠过黄河岸的古柏,当晨钟漫过古城的青石板,9月27日——世界旅游日的钟声,正为全球旅人敲响跨越山海的请柬。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韩城,早已以千年文脉为序,以黄河浪花为墨,在司马故里的土地上,写下一场等待赴约的邀约——来吧,共赴这场穿越时光的千年之约。
沿黄河古道向上,司马迁祠的古柏先接住了世界旅游日的风。这些虬枝如铁的古木,守了千年,像极了《史记》里不曾褪色的文字,每道年轮都刻着“究天人之际”的执着。司马古道的石阶被岁月磨得温润,9月27日的晨光落在上面,像给历史铺了层碎金,游人的脚步踏上去,鞋底与石阶的摩擦声,似在与千年前的“史圣”悄悄对话。祠前远眺,黄河如带奔腾,涛声里似藏着“通古今之变”的胸襟——这是韩城为文明立的碑,是司马故里递给世界的文化名片,等你来读懂这份跨越时空的厚重,触摸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世界旅游日的古城,是幅活着的明清长卷。穿过“韩城古城”的牌坊,青石板路上的游人带着不同的乡音,秦腔的唱段混着老茶馆的茯茶香气,漫过斑驳的砖墙,在飞檐翘角间打了个转,又飘向城隍庙的琉璃瓦。四合院门楣上的砖雕“福”字,在秋阳下亮得暖心;红灯笼悬在檐下,风一吹便晃出细碎的光影。城隍庙前,摊主举着热气腾腾的羊肉饸饹笑着喊:“今天世界旅游日,尝尝咱韩城的味儿!”黄昏时,夕阳把古城墙染成橘红,游人坐在墙根下,听老人讲老城的故事——这烟火气,是韩城千年未改的待客之道,在约定的日子里,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鲜活,酿成了舌尖与耳畔的欢喜。
党家村的巷陌,早把千年之约藏进了砖雕照壁。9月27日的风掠过墙面,“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字迹愈发清晰,像是祖辈隔着时光叮嘱后人,也在轻声欢迎远道的客人。村口的老槐树亭亭如盖,枝桠间挂着的红绸随风飘动,其中一条写着“世界旅游日,盼君来”,像极了主人家提前备好的请柬。午后的农家小院,炊烟裹着韩城馄饨的香气漫出来,木门“吱呀”一声推开,主人家探出头:“进来歇会儿,喝碗热汤!”在这里,时光走得慢,慢得能看清墙角青苔的纹路;家训里的善意走得远,远得能接住每一颗风尘仆仆的心——这场慢约,是韩城最质朴的拥抱,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里最柔软的底色。
梁带村的芮国遗址,是韩城埋了三千年的邀约。世界旅游日的阳光穿透博物馆的玻璃穹顶,落在展厅的玉琮上,泛出温润的光;“金玉覆面”的金箔在灯光下闪着西周的辉光,每一道纹路都藏着未破译的文明密码。考古探方旁,土层的纹理还留着发掘时的痕迹,讲解员指尖划过土层,向各国游人说起芮国的兴衰:“这里的一抔土,都藏着三千年的故事。”不同语言的惊叹在展厅里融成默契——这不是尘封的古迹,是韩城为千年之约挖开的时光隧道,让深埋的文明苏醒,向世界诉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根脉,究竟有多深。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当全球的脚步因“探索”而汇聚,韩城正以司马迁祠的史魂、古城的烟火、党家村的家训、梁带村的文明,守着这场千年之约。这场约,是历史与当下的对话,是韩城与世界的相拥。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早已敞开怀抱——等你来,与黄河共鸣,与文明对话,在司马故里,赴一场跨越千年的遇见,把韩城的故事,写成你旅途中最难忘的篇章。
【作者简介】
李安民,陕西韩城人,年逾古稀志未休。中共党员、退役军人、退休警察。戎马半生砺肝胆,解甲笔耕绽芳华,散文、摄影频获国奖。投身志愿牵缘逾百,党军警愿四徽映魂,赤诚辉耀人生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