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死茫茫应笑对
黄志坚
我的好战友刘声东,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原社长。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时间,就写了这样一首诗:"征途路漫漫,归途更茫茫,来去赤条条,何苦泪汪汪。"这四句诗以质朴的语言道尽了人生旅程的苍茫本质,却又在结尾处透出一种超脱的豁达。面对生命的短暂与死亡的必然,与其在泪水中惶恐度日,不如以乐观主义精神笑对人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无限的价值。于是,他与病瘣作出了近十年的殊死斗争。
乐观主义面对生死,首先是一种清醒的认知。古人云:“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是生命的自然归宿,无人能够幸免。庄子妻死,他不仅不悲,反而"鼓盆而歌",因为他看透了生死不过是气的聚散,如同四季更替般自然。这种认知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而是对生命规律的深刻洞察。当我们明白"来去赤条条"的真相,就会放下对物质与名色的执着,不再为无法改变的事实而"泪汪汪"。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生命的无限,我们便能获得一种超越性的视角。
乐观主义面对生死,更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将死亡视为生命的终点,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起点。这种态度不是对死亡的漠视,而是对生命的珍视。正因为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我们才更应该珍惜每一个当下,活出生命的精彩。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烈,都是将有限生命融入永恒价值的典范。他们不因死亡而恐惧,反而因使命而勇敢,用生命书写了不朽的篇章。
乐观主义面对生死,最终是一种智慧的超越。佛教讲"生死即涅槃",道家言"齐生死",都是要人们超越对生死的执着。王阳明临终前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遗言,展现了对生死的彻底超越。这种超越不是逃避,而是在认清生命真相后的主动选择。当我们能够以"赤条条"的心态面对来去,就能卸下精神的重负,获得真正的自由。如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或是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都是在有限生命中活出了无限境界。
人生征途漫漫,归途茫茫,但乐观主义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基于清醒认知的积极态度;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智慧的超脱。面对生死,我们无需泪汪汪,而应笑对人生。因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与深度;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而在于我们付出了什么,留下了什么。让我们以乐观主义精神,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出无限的可能,让生命如夏花之绚烂,如秋叶之静美,最终能够坦然地说:“我来过,我活过,我笑过。”
作者简介: 黄志坚,江西省兴国县人,退休干部。历经从农下放、从军服役、从商多企、从政数职、从文繁艺。发表文章百万字,荣立军功三次、作品获奖若干。曾骋为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现为《现代作家》副主编、首批特约作家;《世界文学》签约作家、诗人;清风笺文学金牌作家。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