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酒中的时代脉动:文学如何书写百姓的创新史诗
评论员:池朝兴
2025年9月28日
在产业发展不断求索新路、不断创新求变的时代,一种名为“花泰红”的火龙果酒正悄然酝酿一场产业革命。这不仅是一种果酒的诞生,更是一幅小微企业突围求变的时代缩影。当文学界仍在反复咀嚼历史记忆与个人叙事时,像花泰红这样的创新实践正在全国各地悄然发生,它们渴望被看见、被书写、被传颂。
花泰红火龙果酒的研发之路充满当代中国的典型特征——面对火龙果季节性过剩的产业痛点,一些有识之士以勇敢担当的精神,历尽艰辛,尊重科学进行研发。一些企业没有坐等政策救济,而是联合科研机构攻坚克难,将易腐水果转化为高附加值酒品。这种“不等不靠”的创新精神,正是中国基层经济活力的真实写照。更值得关注的是,产品研发之初就融入“大健康”理念,响应了国民健康意识提升的社会趋势。而通过电商直播、文旅融合等多元化推广,则展现了小微企业主动适应数字经济的应变能力。
遗憾的是,面对如此丰富的时代素材,我们似乎更擅长解构而非建构,更乐于批判而非发现。当无数普通创业者正在用智慧和汗水书写这个时代最生动的故事时,文学却常常与之擦肩而过。这不是说文学应当沦为只是唱赞歌的工具,而是提醒作家们,真正的文学力量来自于对时代本质的把握,而今天时代的本质之一,正是亿万普通人的创新求索。
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从来不是简单的镜像反映,而是深刻的对话与互文。
鲁迅的《药》《阿Q正传》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捕捉到了近代中国转型期的国民精神。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更为复杂深刻的变革中,新技术革命、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正在基层转化为无数生动的实践,这些都应成为文学创作的富矿。
作家要深入这个时代,首先需要放下成见,真正走进火热的生活现场。了解一项创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艰辛历程,体会一个品牌从无到有的曲折故事,感受普通创业者的希望与焦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将复杂的现实简化为概念化的符号,才能写出有温度、有厚度、有生命力的作品。
文学讴歌创新不是要为特定企业树碑立传,而是要通过具体的创业故事,折射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那种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韧劲,那种在变革中寻找机遇的智慧,那种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正如花泰红火龙果酒的故事,表面上看是一种产品的创新,深层却连接着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科技创新等多重时代命题。
当文学与时代同频共振,当作家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作品才能获得不朽的生命力。期待有更多作家将目光投向像花泰红这样的创新实践,用文学的力量记录这个伟大时代普通人的非凡创造,为中国故事注入更丰富的内涵与更动人的力量。毕竟,最好的时代叙事,永远来自于对人民创新实践的深情观照。
【作者简介】
池朝兴,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及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大地》等。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家平台主编,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海珠区作协、荔湾区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