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蔡雅怡
站在秋日的卢沟桥畔,风拂过桥面的石狮子,指尖触到的狮身纹路里,似还藏着八十余年前的枪炮余温。那些曾在卢沟晓月里静默守望的石狮,见过平津危急时的烽火,听过宛平城墙上的呐喊——1937年的那个夏夜,枪声划破了北平的宁静,也让四万万同胞攥紧了拳头,以血肉为盾,筑起抵御外侮的长城。
那时的山河,是破碎的。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江南的水乡古镇,日军铁蹄所至,良田化为焦土,家园沦为废墟。杨靖宇将军在零下四十度的长白山密林中,以棉絮、树皮充饥,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紧握步枪;赵一曼同志在狱中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字字泣血,却句句铿锵。无数无名战士埋骨荒野,他们或许没留下姓名,却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骨气,让侵略者明白:中华儿女从不屈服。
如今再望这河山,早已换了人间。
卢沟桥的石狮子旁,游人驻足拍照,孩子们追着风筝奔跑,笑声与远处的车流声交织成寻常的烟火气;曾经饱受战火蹂躏的南京,秦淮河畔画舫凌波,老门东的巷子里飘着糖粥藕的甜香,纪念馆前的和平鸽掠过蓝天,羽翼上沾着新时代的阳光。从塞北的风电基地到南海的深水油田,从港珠澳大桥的跨海长虹到“复兴号”疾驰的铁轨,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硝烟弥漫,只有拔节生长的希望。
这盛世,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内心所愿亦不过是“民族解放,人民独立”。如今,高铁穿梭于崇山峻岭,5G信号覆盖偏远山村,航天人将足迹印向深空,脱贫攻坚让千万人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正以他们期盼的模样,守护着这片山河。
风又起,石狮子依旧静立,只是眼中映出的,不再是烽火,而是万家灯火、国泰民安。
这大好河山,如他们所愿;这盛世中华,由我们守护。
作者简历:蔡雅怡,自幼喜爱古典文学,尤其痴迷宋词格律,近3年坚持仿写李清照、柳永等词人风格进行创作,累计完成《咏史词稿》收录原创诗词35首,其中8首以“古代贤士报国”为主题,曾反复研读《左传》《史记》中百里奚“五羖相秦”的典故,深入体会其“隐忍明志、忠君报国”的精神。日常注重积累,常参与本地“古典诗词研习社”活动,学习词牌格律与历史人物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