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朝富,1958年出生於浙江绍兴,1976年2月入伍,大校军衔。在野战部队工作10多年,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在军委后勤保障部工作近20年。现为北京市海淀区军休干部。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
北京湖社画会会员
中国书画院院士
中国扇子艺术学会理事
中国大众文化学会文艺人才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东城美协会员、军事艺委会秘书长
北京昌平区美协、丰台区书协会员
京杭唐诗之路书画院执行院长
京北画院顾问兼副院长
中国美学研究会北京分会研究员
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副秘书长



墨韵流芳,心寄自然——浅评俞朝富老师书画艺术
在艺术的浩瀚星空中,书画艺术如璀璨星辰,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与哲思,穿越时空,与观者的心灵对话。俞朝富老师的书画作品,便是这样一片独特的艺术天地,以笔墨为舟,载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体悟,在传统与创新的河流中悠然前行,散发着醇厚而隽永的艺术魅力。



中国书画艺术,笔墨是其灵魂所在。俞朝富老师的作品,深植于传统笔墨的沃土之中。观其画竹,那挺拔的竹干,以中锋行笔,沉稳而有力,似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质感,这是对传统“骨法用笔”的精准把握,每一笔都蕴含着力量与韵律,勾勒出竹子作为“四君子”之一的高洁风骨。而竹叶的描绘,则尽显笔墨的灵动性,侧锋扫过,或浓或淡,或疏或密,墨色在宣纸上自然晕染、交融,如疾风骤雨,又如细雨微风,将竹叶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表现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听见竹叶摩挲的沙沙声响。




在花鸟作品里,笔墨的表现力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那只昂首挺胸的公鸡,鸡冠以浓艳的朱砂点染,色泽鲜亮,与墨色的羽毛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既突出了公鸡的神采奕奕,又在色彩的碰撞中展现出笔墨的张力。羽毛的刻画,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与笔触的轻重缓急,细腻地呈现出羽毛的层次与质感,蓬松而富有生机,让公鸡的形象呼之欲出,仿佛下一秒便要引吭高歌,唤醒整个清晨。



俞朝富老师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细腻观察与诗意凝练。竹子、公鸡、飞鸟、山石、屋舍等寻常的自然意象,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生命。竹,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虚怀若谷。俞朝富老师画竹,并非简单的摹写,而是将自己对竹之精神的理解融入笔墨之中。他笔下的竹,或于山石间傲然挺立,展现出不屈的风骨;或与飞鸟相伴,增添了灵动的意趣。竹影婆娑,与天空的淡蓝、云朵的轻柔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仿佛置身于竹林深处,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清新与宁静,让观者的心灵在这自然之境中得到洗涤与抚慰。



公鸡作为“五德之禽”,寓意着吉祥、奋进与光明。俞朝富老师笔下的公鸡,姿态各异,神情生动。有的引颈长鸣,似在宣告新一天的开始,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有的静立石上,目光炯炯,透着沉稳与威严。周围的花草、竹叶与之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飞鸟的意象在作品中也频繁出现,它们或翱翔于蓝天,或栖息于枝头,身姿轻盈,神态活泼。飞鸟是自由的象征,俞朝富老师通过对飞鸟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生命状态的向往与赞美。同时,飞鸟与其他意象的组合,如竹与鸟、石与鸟等,也让画面充满了动态感与生机,打破了静态画面的沉闷,使整个作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再看那些以竹、鸟为主题的作品,蓝天为幕,竹影摇曳,飞鸟翔集,画面简洁却意境深远。那淡蓝的天空,似有无尽的广阔与自由,让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竹子的高洁,飞鸟的灵动,共同构建出一种清新、雅致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仿佛是文人雅士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远离尘嚣,与自然为邻,与生命共舞。



更为难得的是,俞朝富先生的书画作品中,处处流露着他的精神追求与人文情怀。画中的竹,象征着高洁正直;鸡,寓意着吉祥奋进;山水,寄寓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自然物象的再现,更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在表达,是其对真、善、美追求的艺术化体现。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一位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对精神境界的不断探寻。


总之,俞朝富先生的书画艺术,是传统与现代、技法与精神的有机融合。他以手中之笔,写自然之美,抒心中之情,为书画艺术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其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能引发观者在审美愉悦之外的思考与共鸣,堪称当代书画艺术中极具感染力与表现力的佳作。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