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名誉社长:谭丽华
特约顾问:张振林 孟祥忠 岳新华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岳新华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书香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书香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作者简介:王圣才笔名游圣,曾用名“游者~圣才”。,大连长兴岛人,琅琊王氏后裔。民主人士、高级评茶师、政协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专栏作家。著有《皓月禅偈》《镜花词》《三山浦》等多部诗文集,作品常见于各大文学平台并多有获奖。
《永远的怀念》
每当“父亲”这两个字映入眼帘,或是偶然听到旁人谈起自己的父亲,我的心便会被一股暖流裹挟,回到那个有父亲的身影的岁月里。我的父亲王连日,字仲南,生于1909年农历八月二十八。他虽只读过四年私塾,在当时的乡间已算是有学问的人。那一手清秀的毛笔字,那一把拨得噼啪作响的算盘,是父亲留给我最深的记忆。
每逢年关,家里总是挤满了求写春联的乡邻。父亲和伯父伏案挥毫,我和姐姐则在一旁细细研墨,满室墨香,至今难忘。那台老算盘,更是父亲心爱之物。家里曾开豆腐坊,每日清晨,父亲总是拨着算盘核对账目,那清脆的声音,如同生活的节拍。后来,屯里年轻人学算盘,都来找父亲指点。他从不推辞,耐心教导,仿佛在拨动的不仅是算珠,更是对知识的敬重。父亲的人品好,在屯子里很有名望。父亲常跟我们说,他不到20岁就离开家乡——长兴岛,外出经商。父亲从金州到长春,走过很多城市。开始给人家当伙计,后来就当掌柜的,一直干了二十多年,反封建之后才回乡务农。解放东北的时候,父亲还为解放军抬过担架。
父亲为了养家糊口遭的罪不计其数。他的皮肤干燥,冬天手脚经常裂口子,常常都渗出了血,但是他依旧忍着疼去干活。1960年,是我家最艰难的一年。姐姐读初中,我刚上初一,弟弟念小学。父亲在生产队辛苦一天,挣不到三角钱。母亲是小脚,难以下地干活。哥哥早早工作,勉强补贴家用。我在学校每天只有三两粮食,饿得眼冒金星,终于忍不住背着行李逃回家。父亲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天未亮,便背起我的行李,步行二十多里送我回校。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泪如雨下——那沉默的背影,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最让我心疼的,是父亲为我借学费的那个冬日。家里实在拿不出两块钱,父亲只好去邻家借。那家媳妇慢吞吞地凑出一堆零钱,父亲站在寒风里,脸上写满窘迫。幸好那家汉子看见,急忙换了一张整币:“二哥是来要小钱的吗?”父亲接过钱的手微微发颤。三天后,哥哥寄钱回来,父亲连夜就去还了债。多年后,我站在讲台上领到第一份工资时,眼前浮现的仍是父亲那双皲裂的手。
当年我们邻居有个老太太,看见我和姐姐一起上学,她经常流露出鄙视的目光,还跟别人嚼舌根子说:这王连日不知脑子缺了哪根弦,供两个赔钱货念书有什么用?”后来我姐姐初三毕业,先当了民办教师,后来又经过县里统一考试,转正为公办教师。我1963年初中毕业,考上了复县师范学校。中师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我当上了小学教师。我弟弟中学毕业,在生产队当了多年的民兵排长,后来到乡政府土地办工作。邻居们看见我家兄弟姐妹工作都挺好的,很羡慕,都说还是我父亲有远见,咬着牙供子女念了那么多的书。是的,父亲的确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如今我们兄弟姐妹都有好几千块钱的退休金,吃穿无忧。我们感谢党,感谢毛主席,但更感谢的是养育我们的父亲、母亲。
生活好起来,本来应该让父亲很好地多享几年福,可是,可恶的癌症夺去了父亲的生命。父亲患的是贲门胃底癌,病情恶化时,一点儿食物也咽不下去,甚至滴水难进。父亲看见什么饭菜都觉得好吃,最馋的是苞米面饼子和大葱,可是咽不下去呀。每当想到这些。我心里就非常难受,眼泪止不住地流。
记得我最后一次回去看父亲的时候,他的气息很徽弱了,但是他的大脑思维依然很清晰。他说:我躺在炕上看电视,听广播就得知道各个国家的大事,这个世道太好了,共产党真是太伟大了。就拿咱们家来说,祖祖辈辈到南沟底去挑水,往返就是两里多地。如今,你弟弟在院子里打了一眼井,有七丈多深,水真甜呀!这好日子真没过够,要是让我再活几年看看这好光景真是太好了?可是这老天爷不让我活呀。父亲休息了一会儿又对我说:“前街王振恩家你老姐,叫我给她写两份殡葬用的倒头包袝和路引,纸都拿来了,我一直没给人家写。 ”想他此时已经病入膏肓无法提笔了,但读书人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依然恪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本份。于是我让父亲口述,我代他写。当全部写完时,他松了一大口气,仿佛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他轻轻笑了:“书没白念。”我俏皮地回答:“我不但念了书,还教了这么多年学呢。”那是我们父女最后的玩笑。
四天后,大雪封路,我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等我赶回家,他已经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我没有听他生前的嘱咐,扑在灵前放声大哭。握着他冰凉的手,我想起这双手曾写过春联、拨过算盘、磨过豆腐,把我们四个儿女一个个托举出农门。
三十四年过去了,父亲坟头的草青了又黄。可他始终活在我心里,像一架坚实的梯子,默默支撑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他的女儿,陪他写春联,听他打算盘,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感受他那如山般沉静、如海般深邃的爱。
注:素材提供人——王桂荣,女,现年80岁,出生于瓦房店长兴岛三堂乡广福村上井屯。1966年中师毕业参加教育工作,2001年退休,教龄35年。任教期间曾荣获过优秀辅导员,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多种称号。退休后曾往大连晚报,新商报,辽宁老年报,老同志之友等名家报刊投过稿,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