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由来——探矿权几经转手
三门峡山神庙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2 年 3 月,注册地位于河南省三 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柴洼村,经营范围:矿产资源(非煤矿山)开采,金 属矿石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
2004 年,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取得了山神庙铝土矿普查探矿许可;2007 年,取得了山神庙铝土矿详查探矿许可证,之后多次申请探矿权保留;2021 年,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以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给三门峡锦江博大矿业有限公司,2022 年三门峡锦江博大矿业有限公司又以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给现探矿权人三门峡山神庙矿业有限公司,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颁发了新的详查许可证,勘查面积 0.9383km2。2024年6月,有关部门受理了三门峡市陕州区山神庙矿区铝土矿探矿权转采矿权的申请。2024 年 7 月,三门峡山神庙矿业有限公司陕州区山神庙铝土矿取得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颁发的采许可证。
山神庙铝土矿介绍
三门峡山神庙矿业有限公司陕州区山神庙铝土矿隶属于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管辖。根据项目三合一方案和采矿许可证,本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矿区范围由 9 个坐标拐点圈定而成,矿区面积 0.9383km2,开采标高为+580~+85m。开采主矿种为铝土矿,共生矿产为高铝黏土矿体、硬质黏土矿体、铁矾土矿体、赤铁矿体,矿区设计利用储量 669.53 万吨,矿山开采损失率 12%,可采储量为589.17 万吨,设计采用地下井筒开采方式,开采规模为 30 万 t/a,矿山服务年限约 21.8 年(不含基建期 1.5 年)。工程地面组成由主井工业场地、风井工业场地、表土临时堆场、废石临时堆场、排水工程等组成,总占地面积为 3.186hm2,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采矿用地、其他草地和旱地等。本项目总投资 7739.27 万元,环保投资 495 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 6.40%。
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柴洼村一带,生产规模30万t/a,为地下开采方式,采用房柱采矿法,属中型铝土矿,矿区面积0.9383km2,工业场地及临时占地面积合计3.186hm2,占地类型为林地、工矿用地、草地和旱地等。项目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全过程,并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运行期0.5年后的采矿废石直接用于井下采空区回填,不出井,项目不设永久废石堆场,尽可能减少对原生地貌和生态系统扰动;矿井涌水立足于回用,回用后剩余废水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用于地面抑尘、绿化用水等,剩余部分经管道排入煤窑沟,之后进入黄河。
矿区范围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矿区范围内分布有天然林和公益林,矿区范围内用地现状主要包括基本农田、林地、草地、工矿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岩石移动范围约 1.06km2内有勺湾、鸭咀2个自然村,共10户,常住人口40人,根据三合一方案拟对以上两自然村进行安全搬迁,搬迁后矿区范围内将无村庄。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三门峡山神庙矿业有限公司陕州区山神庙铝土矿开采项目
建设单位:三门峡山神庙矿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勺湾一带
建设性质:新建
开采规模:30 万 t/a
产品方案:铝土矿、高铝黏土矿、硬质黏土矿、铁矾土矿、赤铁矿原矿石,开采出的矿石在工业场地暂存后外运出售。
项目总投资:7739.27 万元
基建期:18 个月
服务年限:21.8 年(不含基建期 1.5 年)
设计利用储量
全矿井资源储量 1054.1 万吨,各类安全永久保安矿柱压覆资源量 225.88 万吨,矿山可利用资源量 828.22 万吨,全矿井查明资源量 669.53 万吨,其中铝土矿设计利用储量 340.40 万吨,高铝黏土矿设计利用储量 16.1 万吨,硬质黏土矿设计利用储量 71.36 万吨,铁矾土矿设计利用储量 234.83 万吨,赤铁矿设计利用储量 6.84 万吨。推断资源量取 0.6 可信度系数折算后作为设计利用储量,全矿井设计利用储量 669.53 万吨,其中铝土矿设计利用储量 340.40 万吨,高铝黏土矿设计利用储量 16.1 万吨,硬质黏土矿设计利用储量71.36 万吨,铁矾土矿设计利用储量 234.83万吨,赤铁矿设计利用储量 6.84 万吨。
可采储量
根据本项目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确定矿山开采损失率为 12%,贫化率为 10%,矿山开采损失量为 80.34 万吨,其中铝土矿损失储量 40.85 万吨,高铝黏土矿损失储量 1.93 万吨,硬质黏土矿损失储量 8.56 万吨,铁矾土矿损失储量 28.18 万吨,赤铁矿损失储量 0.82 万吨。全矿可采储量 589.17 万吨,其中铝土矿可采储量 299.54 万吨,高铝黏土矿可采储量 14.17 万吨,硬质黏土矿可采储量 62.80 万吨,铁矾土矿可采储量 206.64万吨,赤铁矿可采储量 6.02 万吨。
建设期土石方量
设计建设期土石方总挖方量 6.55 万 m3,松散系数取 1.5,则废石土方量为589.83 万 m3(松方)。依据工业场地地形条件,主井工业场地平整挖方量约为0.5 万 m3,填方量约 1.0 万 m3,需土石方 0.5 万 m3;风井工业场地挖方量约 2.7万 m3,需填方量约 2.5 万 m3,合计弃方 0.2 万 m3;本项目基建期井巷开拓废石调出 0.3 万 m3 用于工业场地平整。
运行期土石方量
根据设计,本项目生产废石产率约为 5%,密度 2.67g/cm3,松散系数取 1.5,废石量约为 0.86 万 m3/a。运行期前 0.5 年废石(0.43 万 m3)在废石临时堆场存放;运营 0.5 年后,废石 0.86 万 m3/a 不出井,直接用于井下嗣后回填采空区。
矿山建设计划进度及劳动组织定员
本项目确定的矿山基建工程计划进度:基建期 18 个月,生产期服务年限 21.8 年(不含基建期)。
劳动组织及定员:全矿在籍总人员为 145 人,包括生产人员 127 人,管理人员 18 人。
矿山生产工作制度:年工作 300 天,3 班/天,8 小时/每班,年工作时间 7200h。
----- 广 告 位 招 商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井下凿岩废气通过湿式凿岩、湿式爆破、加强通风,产尘点及通道加强洒水、喷雾;针对矿石周转场扬尘采取矿石周转场全封闭且地面硬化,内部设置干雾抑尘措施;装卸运输扬尘采取洒水抑尘、工业场地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装置、采用苫布覆盖、道路硬化等措施;食堂油烟采取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屋顶排放。
工业场地边界粉尘排放浓度可达到《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1952-2020)表2限值(1.0mg/m3)要求,食堂油烟满足《餐饮业油烟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1604-2018)表1小型标准要求。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用于场地绿化、硬化洒水,不外排;矿井水首先回用于井下湿式凿岩及井下防尘等生产用水,剩余部分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回用于工业场地、道路抑尘洒水以及绿化洒水和车辆冲洗用水,剩余部分达标外排,矿井水水质处理后满足《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2087-2021)、《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1952-2020)中排放标准要求,同时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标准要求;主副井工业场地设1座280m3初期雨水收集池,在风井工业场地内设1座120m3初期雨水收集池,雨水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3、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理;施工期初期井巷开拓废石全部用于工业场地填垫,运行期前0.5年废石依旧用于工业场地填垫,运营0.5年后,废石不出井,直接用于井下采空区回填;矿井水处理设施污泥经压滤机脱水后全部回填井下采空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运至王家后乡垃圾中转站处置。该项目各废污染物均得到了合理处置处理,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污染源主要有空压机、通风机、水泵等,采取基础减振、消声等降噪措施,厂界及昼夜间噪声值均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
5、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源头控制措施及过程防控措施,该项目通过制定跟踪监测计划,及时掌握该项目的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土壤、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一旦发现污染,第一时间进行治理。
6、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施工期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表土临时堆场采取装土编织袋拦挡、撒播草籽临时绿化的防护措施;运行期工业场地进行绿化,加强职工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禁止所有人员随意进入非工程用地区域活动;服务期满后应封堵井口,拆除工业场地建筑物,平整场地,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综上所述,该项目根据各类污染源排污特征采取了目前国内同行业已采用的先进成熟治理措施,可实现各类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经采取的措施处理后运营期环境影响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