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敦煌:文明的重生
文/刁锦婷
莫高窟的晨雾还沾着汉唐的凉
风沙在窟檐下数着斑驳的墙
第257窟的鹿回头时
睫毛上还挂着画工未干的霜
有人举着灯,在黑暗里走了千年
指尖磨亮了经卷的褶皱
也磨暗了飞天的衣袂——
那些飘带曾缠着丝路的风,如今
在时光里慢慢褪色,像一声没说出口的叹
直到有天,代码织成了新的经纬
像素轻轻碰了碰壁画的裂痕
像孩子用指尖抚过爷爷的掌纹
修复师的眼镜映着屏幕的光
把千年的残缺,缝进一行行温柔的指令
于是飞天的飘带绕进了光纤
从鸣沙山的洞窟,飘进课间的课桌——
亮屏上绕着铅笔尖轻旋,落向摊开的课本边
孩子攥着橡皮的手顿了顿,抬着下巴盯
说这仙女的带子,比彩虹糖的糖纸还轻
妈妈笑着指:你看,那些颜料里
还藏着画工当年调的春天
经卷的字在云端发了芽
不再怕潮湿,也不怕时光的蛀
老人戴着老花镜,在手机上翻页
手指划过“南无阿弥陀佛”时
突然想起年轻时在敦煌见过的夕阳
原来有些温度,从来不会凉
这不是复制,是另一种生长
是数字把文明的根,扎进了新时代的土壤
风沙还在吹,但不再是侵蚀的浪
它穿过服务器的光,落在每个凝望的眼里
变成一句轻轻的回响:
你看,那些快被忘记的故事
正借着光,重新活一次
作者简介:刁锦婷,现就读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我自幼酷爱文学创作与阅读,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作为校园文学社的活跃成员,我经常参与各类文学交流活动,积极与同学们分享阅读心得。我始终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忱追求,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