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之上,⽇⽉为证》
赵丹苗
我曾在⻩⼭等⽇出,凌晨的⻛冻得⼈缩脖⼦,⼭尖的云像没睡醒的棉花团。直到第⼀缕太阳光照破云层,先把远处的⼭峰染成⾦红⾊,⼜顺着⼭壁往下爬,把⼭间的雾⽓照得像撒了⼀把碎钻——那时候我才明⽩,为啥⽼辈⼈说“太阳⽉亮照着咱这⽚⼟地”,原来九州的⼭⼭⽔⽔,都被⽇⽉印上了记号。
去年秋天在壶⼝看落⽇,⻩河⽔裹着泥沙轰隆隆冲过来,撞在⽯头上溅起的⽔雾,被夕阳映出好⼏道彩虹。河边坐着个牵⽑驴的⽼农,指着太阳跟我说:“这⻩河流了⼏千年,太阳⽉亮也照了⼏千年,不管咱⽇⼦咋变,它们俩总在这⼉。”我看着⽼农脸上的皱纹,再瞧瞧奔涌的河⽔,突然觉得这话特实在:⽇⽉看着的,不只是⼭变不变、河改不改道,更看着⼀辈辈⼈在这⼉过⽇⼦,看他们种地、吃饭、把⽇⼦过红⽕。
后来去福建⼟楼,晚上在院⼦⾥看⽉亮。⼟楼圆圆的,像个⼤城堡,回廊上挂着红灯笼,⽉光从头顶的天空漏下来,在地上铺了层⽩霜似的。阿婆端来热茶说:“这楼守了两百多年,我太爷爷那时候起,每到⽉圆,全家都在这⼉赏⽉。”她指着⽉亮:“不管我们在不在,它都照着重楼,照着眼州每家⻔⼝的路。”我捧着热茶杯,看⽉光在茶⽔⾥晃出⼩亮⽚,⼼⾥忽然清楚了:九州的⽇⽉不只是天上的光,更是记在咱⼼⾥的事⼉——它们照过古⼈⾛的路,也照我们现在⾛的路。
如今我⾛过不少地⽅,⻅过泰⼭的朝阳、⻄湖的⽉夜,也⻅过草原的落⽇、海边的晨光。每⼀次抬头看⽇⽉,都觉得它们像两个沉默的⽼朋友,静静站在九州之上,看着我们春耕秋收、看着城市拔地⽽起,也看着每⼀个普通⼈把⼩⽇⼦过得有滋有味。其实不⽤特意说什么,这天地间的⽇⽉就是最好的⻅证:⻅证这⽚⼟地的⽣⽣不息,也⻅证我们每个⼈在这⼉的认真⽣活。
作者简介:赵丹苗,就读于⼴东⼯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秘专业,热爱摄影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