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独松关下忆丹心
作者:鲁建才 - 杭州
独松关雄踞在独松岭上,十分峻险。关旁原有一棵千年古松,关以松名,故曰“独松关”。2019年10月,当秋阳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漫过浙北连绵起伏的山脊,我们一行五人,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追思,踏上了那历经岁月沧桑的石阶。石阶上,斑驳的痕迹宛如时光的密码,记录着往昔的风云变幻。终于,我们来到了安吉与余杭交界的独松关。
此刻,风从关隘的箭楼间呼啸而过,它不仅裹挟着山野间清新的草木气息,更似卷起了七百五十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烟尘——那是元军铁骑如雷霆般叩关的轰鸣,是南宋将士甲胄上闪烁的凛冽寒芒,是独松岭上那永不熄灭的热血余温,在历史的长河中久久回荡。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将领阿剌罕率步骑从建康(今南京)经宣城广德逼近临安(今杭州),位于安吉的独松关是临安(杭州)的最后一道防线。独松关守将领张濡率兵阻击元军,虽是精兵强将,却只有数千步兵,难以阻挡强大的蒙古骑兵,主将张濡被杀,守军伤亡2000余人,元军控制了临安的北大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独松关之役”。
时年39岁的文天祥接到朝廷的急报,在赣州组织三万义军驰援,中途得知张濡兵败,独松关失守,转而赴临安(杭州),文天祥军队被朝廷投降派挡在临安外围,临安城破,南宋朝廷随即宣布投降。如血的残阳缓缓落在了钱塘江的浪里,可文天祥没有低头,他被俘北上,中途九死一生成功逃脱,追寻离散的“二王”。

文天祥
1278年文天祥率部在广东五岭坡遭元军突袭再度被俘。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南宋被灭。然而,文天祥并没有因此而屈服。他被俘北上,在元大都囚牢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挥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这哪里仅仅是一句诗句啊,分明是用他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熔铸而成的火把,在黑暗的岁月中,照亮了此后千年的民族脊梁,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从中汲取无尽的力量。
我们轻轻走近关口,关隘门洞,深十米,高约三米,宽不足一米,只能容一人通过,洞中部开有两米长、一米宽的天窗。此天窗极有创意,平时可给关洞内透光,战时敌人一旦攻入洞内,守兵可从居高临下从头顶上袭击之,形成瓮中捉鳖,使敌人无处躲避,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眼前的关墙,早已失去了当年那巍峨雄伟的气势,只剩下几段青灰色的残垣,宛如沧桑的老者,默默地嵌在山岩之间。苔藓肆意地爬满了弹痕与刀劈的印记,石缝里长出野草,仿佛给这段历史敷上了一层苍旧而神秘的纱,让人不禁遐想那血雨腥风的惨烈场景。
当年守关战士,他们或许来自江南水乡,或许曾是田间耕夫,却在独松关拼死抵抗,试图扼制元军南下的铁蹄。史书和现场都没有记载他们的姓名,只有脚下的泥土,还浸着他们的热血,滋养着年年复生的映山红和常年青翠的片片修竹。
有关隘就有驿道,有驿道就有驿站。宋代每十里或二十里设邮铺,据说,彼时处于宣杭古道必经之地的安吉就设立过急递铺,这一当年官邮的名字逐渐演化成地名,成为如今递铺镇的名字来历。

文天祥起兵抗元
我们在关前的空地上驻足良久,秋风阵阵,卷起地上的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是在深情地复述着那些悲壮而动人的过往。有人轻声念起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声音虽不大,却在寂静的山谷间产生了奇妙的回响,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田。其实,独松关的意义,从来都不是一座孤立的关隘,它是无数无名先烈的无声墓碑,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他们的忠魂,它是文天祥们用生命诠释的“丹心”的具象化体现,那炽热的情感穿越时空,依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守关人,和名垂青史的文天祥,本质上并无二致——他们都在命运的绝境中,坚守着一个民族最珍贵的气节。他们就像独松关上那傲然挺立的青松,哪怕遭遇狂风的猛烈摧折,根须依然紧紧地深扎在故土之中,永不放弃,永不退缩。那些融在诗句里的丹心,恰似不灭的火焰,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熊熊燃烧,赓续不绝。它们从未远去,而是深深地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在需要的时候,便会化作挺身而出的担当、奋不顾身的力量,成为了我们民族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民族的英雄-文天祥
临别,回望独松关,它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山谷,像一位沉默而坚定的守护者,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七百五十年过去了,战火早已熄灭,山河也换上了容颜 ,今人无法想象,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关乎南宋政权命运、决定临安(杭州)百姓安危的一场残酷的战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宋徽宗时期,北宋统治者欲借助金国的力量收复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于是与金国展开接触,决定联合攻辽。1125年,辽国灭亡。但金国在灭辽后,随即挥师南下进攻北宋。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历史何其相似,蒙古崛起后,南宋为报“靖康之耻”的深仇大恨,于1232年与蒙古(元)联合攻金。1234年,宋蒙联军攻破蔡州(今河南汝南),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可金国灭亡后,蒙古军队随即开始大规模进攻南宋,宋蒙之间展开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战争,最终南宋于1279年被元朝所灭。
曾以璀璨文化照亮历史长空的宋朝,于军事征伐的棋局中,却两度踏入相似的致命泥淖,那壮志未酬的悲叹,似悠悠钟声,回荡在独松关深处,令人扼腕长叹。或许,正是这用鲜血与亡国之痛镌刻的教训,如暗夜中的明灯,穿透历史的迷雾,让身处纷繁复杂国际关系博弈中的现代人,得以从前车之鉴中汲取智慧,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当下,从容应对,慎行于世。

鲁建才老师(居中之人)与朋友们在独松关前合影。
写于2025.09.26.

作者简介:
鲁建才 男,1958年出生,杭州人,汉族,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原华通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先后参加绩溪胡适研究会、屯溪程朱理学研究会、杭州徽州学研究会理事、杭州市文学学会会员、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会员。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投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社长助理:李晓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9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