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语风旗》(外一首)
沙柳(延安)
尼玛堆的每一道棱角,
都是经文磨损的指节——
它们数过三百万次日出,
仍记得你遗落的
那块刻着六字真言的
青灰色时间。
经幡在海拔五千米处,
解开风的密码。
有人说那是佛陀的训谕,
可我知道:
每片翻飞的蓝,
都是你走向雪线时,
被风扯碎的
藏青袍襟。
“添一块石头吧”,
朝圣者递来斑驳的玄武岩。
我却在石纹里触到
你多年前的体温:
那些用玛尼堆丈量生死的夜晚,
我们偷走寺庙半盏酥油灯,
把彼此的名字
写进冰雹的裂隙。
如今秃鹫盘旋成经筒,
把未完成的超度
转成菱形阴影。
而经幡突然静止——
它们认出你鞋底
沾着的最后一粒格桑花种,
正代替所有陨落的星,
在石缝里
背诵往生的韵脚。
哦,这倔强的守候!
当月光开始称量玛尼堆,
最高的那块石头突然开口:
“所谓信仰,
不过是把某个人的背影,
供奉成
永不褪色的风马旗”。
《从我的诗歌中看不到哀愁》
从我的诗歌中你寻觅,
寻找那隐藏的哀愁痕迹;
但字里行间轻轻跳跃的,
是晨曦微露的希望与期许。
不是我不曾品尝过苦涩,
不是心中没有阴霾累积;
只是我选择以笔为舟,
驶向那光明璀璨的海域。
哀愁,它或许曾深夜来访,
如寒风掠过寂静的窗棂;
但我以诗为盾,以梦为马,
在黎明前将它逐出心房。
你看,我的诗句多么轻盈,
如同春日里飘舞的柳絮;
它们承载的是温暖与柔情,
而非那沉重的哀愁与忧郁。
不是不懂世间诸多苦楚,
不是未见人性中的暗流;
只是我选择以诗为镜,
映照出世间美好的轮廓。
我的诗歌,它是自由的鸟,
翱翔在蓝天与白云之间;
它歌唱的是爱与和平,
而非那束缚心灵的哀愁与枷锁。
所以,请不要在我的诗中寻找哀愁,
那里没有你想要的沉重与阴霾;
只愿我的诗句能如一缕清风,
轻轻吹散你心头的烦恼与尘埃。

沙柳,原名:王利雄,男,1985年出生于陕西神木,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煤化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燕赵文学签约作家、媒体编辑、记者、鲁迅文学院首届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在《诗选刊》《诗人周刊》《作家报》《诗导刊》《当代》《阳光》《河南文学》《陕西文学》《山东诗歌》《安徽诗歌》《陕西诗歌》等发表诗歌、小小说、散文百余篇(首);诗歌作品收录《中国当代诗人诗选》等书中;小说《悲情黄土地之命运篇》收录《在希望的田野上》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