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四季
文/郭钰琳
故乡春总裹着潮润的风。巷口老榕树冒出新绿,母亲晾晒的萝卜干在竹匾里泛着光,风里飘着隔壁阿婆卤鹅的浓厚香气,伴着孩童在巷口里嬉戏打闹的声音,正好体现了春的生机与活力。
夏是蝉鸣与木棉花的盛宴。正午阳光炽烈,躲树阴下吃一碗草粿,冰凉的草粿裹着糖霜,能驱散所有燥热,又清热解暑。傍晚踱去韩江边,江风漫过衣襟,放空思绪时,连时光都变得凉爽惬意。
秋是微风吹过,从不会带太多的凉意。田野里的稻子泛着金黄的颜色;空气中夹杂着香味,寻着味道,来到了巷尾,原来是咸水粿摊支了起来。白白糯糯的粿皮,上面淋上咸香的“菜脯粒”,咬一口,粿皮的软和萝卜的咸在嘴里散开,这一口软糯咸香,在脑海里记了好多年。
冬不过是几场微凉的雨,好似故乡的冬并没有那么寒冷。几人围坐在桌前,冲泡一壶工夫茶,听长辈讲些童年往事,旧事就着茶香慢慢讲。各地“游神”活动必不可少,统一着装的队伍扛着标旗走街串巷,锣鼓声伴着鞭炮声,孩童追在后面跟着跑,时不时发出欢声笑语,便给这寒冬添了满满的活力。
原来故乡的四季从不是什么盛大景致,而是藏在烟火里的琐碎日常,我早已把乡愁,缝进了岁岁年年。
作者简介:郭钰琳,来自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就读于现代文秘专业,平时喜欢追星听音乐,热爱文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