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乡和祖国
文/李义忠
又到金秋稻粟香,桂花飘香迎国庆。全国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庆佳节,展示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风采。香城的大街小巷挂满鲜艳的五星红旗,男女老少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整个城市沉浸在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中。
我所在的新都区,这座川西平原上的农业县,变化日新月异。自2001年撤县设区以来,在招商引资的大潮中,一批批大中型企业扎根落户,区域经济连年攀升:年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623亿元,2024年更攀升至1129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区(市)县第88位,入选西部百强区,在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排名第63位。如今第三产业占比达70.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76.4%。2025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同比增速位居全市第五,以亮眼成绩喜迎国庆。
新都目前有高等教育本科院校三所;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医学院。依托这三所大学,形成了“培养+留住+吸引”人才的良性效应。为成都市北部区域的发展增添了蓬勃活力。新都职业技术学校,新都一中,香城中学等,为新都的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活力,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凭借市区的辐射优势,新型工业发展的虹吸效应,新都的工业发展成为新的主力军,东部的四川省级工业区,西部的家具产业园,集中了机电装备制造业,家具产业,食品饮料产业,医药,包装印刷产业等。其中成飞集团,航空动力、中国中车集团,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四川科伦药业,华润啤酒,旭光电子等大中型企业,为新都的就业发展作出了喜人的贡献。
新都的“宝光寺”“升庵桂湖”是国庆节市民和佛教信仰者,休闲游玩的不二选择。摸宝光寺的“福”字照壁,看看运气和心中想象的多福。观佛塔梦想中的舍利金光,烧三柱香希望带来好运;数罗汉的数字游戏,看看自己今生、来世是否演变;最后,品尝宝光寺有名的素食斋饭。游桂湖紫藤长廊,传说紫藤是状元夫妻所栽种,距今500余年,春天观赏紫藤花成为人们对爱情渴望。七月的荷花娇滴滴绽放,桂湖红莲是四川省唯一的原生态品种,她来源于明代的陶罐经多代培育出来的珍稀品种。上百个品种的荷花群芳争艳,除了长势高大、花朵硕大如碗状,花色艳丽,其花期可以绽放达2月之久。深受观赏者的赞誉,从而成为我国八大赏荷花的最佳选择地之一。桂湖的桂花传说有状元杨慎亲手栽,园中有金桂、银桂、丹桂和月桂等品种,寓意于“蟾宫折桂”。桂园中的桂花与行道桂花,遥相呼应随风飘香,成为名副其实的“花香之城”。
新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是西南地区规模较大的旱雪场,采用先进金针菇旱雪铺垫,中国自由式滑雪队曾在此集训。谷爱凌、苏翊鸣等运动员也曾在此进行训练。
最具特色的天府沸腾小镇,紧邻成都大熊猫基地,有锦城绿道贯穿,含小镇中心沸腾里、成都植物园、桂湖森林公园,泥巴沱风景区、漫花庄园、音乐百花谷及生态餐饮店玛歌庄园等,可体验“看熊猫品尝火锅”。欣赏灯光秀和文艺表演。风景如画的毗河绿道,夜间笙歌的保利音乐公园,成为市民国庆假期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流浪作家艾芜的家乡——清流古镇,修缮一新的艾芜故居,一草一木都散发着文学的芬芳。
传统的川西四合院中,“一园两馆”乡风民俗园、艾芜纪念馆、初心与使命馆组成的纪念建筑群。里面展陈着流浪文豪艾芜的书籍、当年的生活用具及老照片,诉说着他那颠沛流离的南行流浪岁月和创作历程。
清流因艾芜文化成了文学地理标志,其故居被四川省列为文学采风基地、成都市党史教育基地。前来参观学习、采风和旅游的人们,络绎不绝。
清流还推出了泉水梨生态公园,赏花游园、品尝香甜的泉水梨,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旅游品牌。每年春季,雪花般的梨花盛开,四方游客前来赏花,参观故居,跟随艾芜流浪的足迹品读流浪文豪南行岁月。秋天,人们前来品尝泉水梨,清流独特的“文学 + 文旅”模式吸引着八方来客。
作为“国家卫生城”,今日香城新城区高楼林立,街道整洁。建市面积达129平方公里,桂湖、新都、大丰、新繁、斑竹园等片区各具特色。公园、绿道,美食休闲一条街,遍布全区各街道和乡镇,全区人口从60来万的小县城,一跃上升到2024年底的159万常住人口,成为成都市人口最多的区(市)县之一。
国庆,新都这座“古蜀之都”“香城宝地”处处洋溢着欢乐和新时代的活力。
五星红旗飘扬在“三香之城”的上空,歌唱祖国熟悉的旋律响彻香城的大街小巷,传递着对祖国母亲最深情的祝福。
作者简介
李义忠,笔名,阳春白雪,爱好文学的新兵。曾经走过雪域边防和哨所的军医,爱好读书、喜欢写一些军旅生活和军营点滴故事,呈现给喜爱的读者!曾经在《雪域老兵吧》《西部作家村》《西部散文诗人》《西南商报》《拉萨河》等网络和报刊发表文章,有作品获奖。平淡的文字也有生命,希望大家喜欢!
致敬伟大的祖国
文/唐鸣
在共和国迎来又一个华诞之际,我凝视着这片土地上奔腾不息的发展浪潮,在故土的变迁里,读懂祖国繁荣富强的生动注脚。于我而言,川西平原上的广汉,便是这宏大叙事中最鲜活、最温热的缩影——它既有敢为人先的改革锐气,亦有沉淀千年的文化厚度,更有满目皆是的民生盛景,在时代的画卷里绽放着璀璨光芒。
广汉的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声嘹亮先声。四十余年前,那时我刚踏上社会,当人民公社的牌子还挂在许多地方的政府门前时,广汉向阳镇率先按下“改革键”,毅然摘下旧牌、挂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的新牌,成为全国第一个恢复乡级建制的乡镇,“中国第一乡”的称号由此镌刻在改革史册上。那一刻的勇气,不仅打破了体制的桎梏,更点燃了无数地方探索发展的热情;如今再看向阳,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现代化的产业园里机器轰鸣,村民的庭院里笑声阵阵,当年的改革火种早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发展之树,见证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结出富民兴邦的硕果。
若说改革是广汉的“时代脉搏”,那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是它的“精神根系”。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广汉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岁月的回响,而三星堆遗址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瑰宝。当沉睡数千年的青铜神树、纵目面具破土而出,我们不仅看到了古蜀文明“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辉煌,更触摸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壮阔脉络。
如今,三星堆博物馆里游人如织,孩子们围着文物讲解员追问古蜀人的“飞天梦想”,老人们在展柜前驻足感叹“中华文脉源远流长”——这里早已不是孤立的遗址,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让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而这份生命力,更浸润在广汉寻常百姓的日常里,藏在那些让人流连忘返的山水风光中。房湖公园里,唐代名相房琯,抗战将士阵亡纪念碑和诗人覃子豪纪念馆的历史印记与亭台楼阁、碧波荷花相映成趣,牢记历史,也不忘初心。晨练的老人打太极、唱川剧,勾勒出“老有所乐”的祥和图景;金雁湖公园的湖面波光粼粼,亲子家庭乘着游船穿梭在芦苇荡间,欢声笑语随微风飘散;每到春天,西高油菜基地万亩金黄,连山桃花漫山红艳,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在花海中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龙居古刹的钟声悠扬,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厚重。这些风景不再是孤立的“景点”,而是广汉人生态宜居、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祖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证明。
站在国庆的时间节点回望,广汉的变迁早已不是个例——从改革初期的“破冰”到新时代的“蝶变”,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到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这座川西明珠的每一步成长,都与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它让我们看见,祖国的繁荣富强,家乡街道变宽的踏实,文物“活”起来的自豪,乡亲们脸上绽放的笑容。
漫步广汉的大街小巷,一幅幅崭新的画卷映入眼帘。雒城夜市的人声鼎沸,是那么的热闹非凡;汉州美食坊的快递小哥,骑着电马儿的忙碌穿梭于大街小巷;中山大道是车水马龙,霓虹灯在不停地闪烁;东西大街整洁敞亮,市民悠闲踱步;南北大街已焕然一新,老街换新貌。
鸭子河堤,尽显城市夜景风貌,美不胜收。火车站站北片区的蜕变,唤起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新改造的黑塔街,君平街,那老街、古巷,则是老广汉人的乡愁记忆。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共和国会更繁荣,广汉会更美。
这个国庆,让我们致敬伟大的祖国,也铭记每一片故土的奋斗与成长。正如广汉在川西平原上闪耀光芒,无数个“广汉”正汇聚成祖国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的壮丽画卷,而这画卷,还将在我们这一代及下一代人的手中,续写更辉煌的篇章。
作者简介
唐鸣,又名风筝,四川广汉人,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广汉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做过报刊文艺副刊编辑、记者,现任作家联盟《西部作家村》编委、《美篇》栏目主持人、《今日头条》首发创作者。
有小说、诗歌、散文、民间文学、纪实文学、摄影等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并有获奖。从小喜欢舞文弄墨,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总认为做一个作家有什么了不起。几十年来,一直努力地默默地笔耕着……
身后的祖国,像一枚太阳
文/周克勤
穹顶之下,我站着,像一枚被雨水洗亮的钉子,钉在故乡的土地上。我伸手,近处的云几乎落在掌纹里,掌纹里藏着风的形状——那风,也穿过我的幼年,把羸弱的咳嗽吹得七零八落。
后来,课本里跳出一句铁一样的宣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十二个字,霹雳般劈开我雾蒙蒙的童年。我开始在黎明奔跑,把喘息种进操场;让俯卧撑的汗珠,一粒粒敲醒骨骼;跆拳道馆里的垫子上,跌倒与爬起交替,像日月升沉;拳击手套击碎的不只是沙袋,还有“体弱”二字;再后来,八段锦与太极拳,把我练成一株会吐纳的松,根须向下,枝叶向上。于是,风来了,我不躲;雨来了,我撑开毛孔迎接;寒暑在身体里凿渠,让气血像河,山涧般奔涌。
直到今天,我站在这里,一脉苍龙似的山峦自地平线拔节而起,峰脊如剑,劈开天幕;日光为它们镀上金箔,雪峰把蓝天梳得纤尘不染。我认出其中一座,正是当年那粒“磨盘里的豆子”。它竟在三十年间,长成峥嵘的模样。原来,山也会长,只要天地给它足够的晴与雨;人也会长,只要给自己理想与坚韧。
我把视线从山脊移向更远处的天际线,云影与阳光在那里交汇,像两条奔腾的大河,一条名叫“经济”,一条名叫“科技”,它们冲刷、雕刻,让国土的轮廓日益挺拔。而“绿水青山”四字,被春天写进宪法的那一刻,也写进了每一座山体的年轮。
于是,山不矮,天不雾,人不弱。高铁把晨昏折叠,5G把讯息撒成星雨,北斗把航迹钉成银钉;光伏板在戈壁捕光,海风在叶轮里唱歌,南水北调的渠线,像一根透明的琴弦,把南北崭新的景象弹唱。
国家与我,一同在跑道上挥汗,一同把呼吸调到最深最长。此刻,我深吸一口被雨水洗过的空气,像吸入一整块通透的玉。肺叶舒卷,云影舒卷;气血奔涌,山脊长高。我明白:童年的雾,是时光给我的蒙版;今天的蓝,是我和祖国一起,用三十年的晨昏,把它擦拭。山体长高的同时,我的骨骼也在拔节;天空被擦亮的瞬间,我的视网膜也焕然一新。所谓“好风景”,从来不是天赐,而是人与山河互为雕刻——我注目,它回我以巍峨;我守护它,它回我以长青;我奔跑,它回我以辽阔。雨后的风,再次拂过耳畔,像一句尾声,又像新的序章。
我知道,下一次阵雨会来,雾霭也可能卷土重来,但此刻的我,心脏像一枚小小的太阳,在胸腔里稳稳燃烧。
而身后的祖国,像一枚大的太阳,把光与热,平等地分给每一座山、每一面旗、每一颗愿意强壮的心。于是,我向着远处那道苍龙般的山脊,轻轻抬手,像抬手擦去童年玻璃上的水汽。
风停了。云,正羊群般涌向更远的天边;我,把呼吸调到最慢最长,把一一国一一山一一人,全部放进透明的心里。从此,不惧风雨,迎向美好风景,山高水阔;从此,祖国繁花似锦,天朗气清。
作者简介
周克勤,1992年生于四川德阳广汉兴隆镇,兼具文学梦想与广泛学术视野,自幼酷爱文学。曾任德阳国投公司、德阳产投集团项目管理关键职务,现任壹皓科技集团合伙人及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四川卫兰天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及时代延保新能源科技(四川)有限公司法人及执行董事,以卓越的商业智慧推动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文学与商业的双重历练,曾在都市头条《西部作家村》等发表作品。
(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常务主席副总编辑:王贵川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副秘书长:周沛沛
本期编审:涂国模
本期执编:钟若菱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付登华,孔令华,冯伦,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贺杰,尹茜,李传斌,钟斌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
来稿请认真校对和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