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 州 行
作者 陈年红
题记:泰州之行 充满激情
金秋九月,咸阳作家采风团,从黄土高坡,来到水网密布的南方城市——泰州。
泰州是一个地处长江北岸的城市。由于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江南基本一样,在明清文人的笔下,习惯性的称之为江南。
咸阳和泰州,渊源颇深。源于脱贫攻坚时结下的帮扶对子,脱贫攻坚结束后,两个城市珍惜缘分,谁也舍不得这份情谊,又结成了苏陕协作城市,一如既往的你来我往,友好如初。 泰州不大,创造神话。苏超的名气,如日中天,足球,在这里的热度,可谓是大中午的太阳。我们到来的时候,恰逢苏超“泰州VS南京”,咸阳的作家们,刚到泰州,被编入大秦助战团,大西北的秦地汉子,用带着西北狼苍凉嗓音的嘶吼,给我们的泰州兄弟在球场上助威!
南京队不愧是省城出来的,他们的技术相当不错,特别是控球,小小的足球大部分时间在他们的脚下。他们的进攻次数也远远多于泰州队,可惜的是,泰州队有一个能顶半个球队的优秀守门员。所以,省城队得势不得分。反观主场的泰州队,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不得势却得了分,加上守门员表现优异,扑住了所有射向球门的球。最终,泰州队以3:0大胜。
泰州不大,名人太多。施耐奄、郑板桥、梅兰芳,名家荟萃。我们先后参观了施耐奄和郑板桥的纪念馆和旧居。其中,郑板桥旧居令人印象深刻,十年的县官,却清贫依旧。他的书法作品“难得糊涂”,堪称一绝。“难得糊涂”,是啊,糊涂难,装糊涂更难,这四个字,道尽人间心酸。
以兴化市文学馆为中心,是一片传统文化的精华聚集地。来到这里,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古代,看到了先贤们为传播文化进行的种种努力。兴化市把本地从古至今的文化名人来了个大集合,供人们学习,纪念。“文学之乡”、“中国小说之乡”这两块具有震撼力的牌匾,赫然悬挂在这里,展示着文化事业的兴盛发达。
泰州著名作家董小潭先生一直陪同着我们。前不久,董先生在咸阳召开了她的小说《天滋》的分享会。董小潭先生人如其名,她的本命叫叶慧莲,董小潭是她的笔名。董,代表她不忘老家董家沟村,那是她的根;小潭,潭小而水深。水在五行里代表财富,而董小潭先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她的学问。
我们参观了退役的军舰“洪泽湖号”,这艘两万吨的巨舰,静悄悄的躺在江面,向如织的游人诉说繁华过后的宁静。一同采风的咸阳市作协秘书长郭忠凯老师,自豪的对我说:“这个退役的军舰,放在一些国家就是顶尖的存在!”
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参观的靖江那个造船厂。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轮的诞生地。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课本上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自主制造的万吨货轮,而这个造船厂制造的最大吨位是三十二点五万吨。我们不由得惊叹,我们的祖国,科技进步真是日新月异。
五天的采风,结束了,美好的时光总是感觉短暂。泰州太美,咸阳很美。我在咸阳,期待泰州的作家们,来咸阳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