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从容
时光似水,岁月如书。
岁月这本大书中,详细地记录着你的成长经历,甚至写着你哭、你笑、你发怒的细节。
日子似乎很慢又很苦,慢得像用慢火熬煎中药,苦得如同慢火熬出的黄连;时光却又如此地快,似乎一眨眼的功夫,就从呱呱啼哭的婴儿成了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
岁月却不紧不慢,表现出想象不到的从容和淡定。岁月像一位看透世间百态的史官,你的生活过得幸福也好、艰难也罢,他一律平等相看,一概忠实记录,从不会有丝毫偏爱,也不会因与谁的情义或因谁的贿赂而改变生活原有的状貌。
岁月书写的文字,简练又繁琐,豪放又婉约,灵动又古拙,清新又陈腐……一切都依照自然状态,该叙述就叙述,该描写就描写,该说明就说明,当然,需要抒情议论时,也不隐晦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日子和光阴是用双手操持着、用双脚奔跑着过的,而岁月则是用笔写着、画着过的。岁月如歌,岁月如诗,岁月如画,比喻的就是笔所发挥出的作用。曲也罢,诗也罢,画也罢,终归都汇集成书。岁月如书,大概就是这样得出的结论。
人人每天都看到日子如溪水,淙淙淙淙地流,可谁看到过岁月像羊遇到了狼,疯狂、拼命地奔跑?
岁月无声,静静地听;岁月有意,静静地看;岁月用真心,从从容容、真真切切地记录、叙写人们在过日子、度光阴的点点滴滴的事和平平仄仄的生活经历。
在诗词的平仄里
我喜欢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古典诗词里徜徉。
是徜徉,是悠闲自在地逗留、行走。
这里没有丝毫的犹豫不定,也没有丝毫的轻慢和亵渎之意,是一种坚定而带有神圣的行为。
在古典诗词里逗留,是倾心观赏它的精美结构和瑰丽色彩;在古典诗词里行走,是感受它的平仄节奏,是倾心感受和欣赏它的优美韵律。
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学的精华和文化瑰宝,是蕴含丰富的人生哲学和艺术美学的典范,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古典诗词里徜徉,就是想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和滋养。
在祖国古典诗词的平仄里,能真切听到中华民族的脉搏在自己的生命里跳动的声音,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在诗词里表达的民族情在我的血管里流动的节律。平仄,不仅是词语组合的声音交替变换的音乐节奏,而且是彰显民族基因在心脏跳动的铿锵激昂的生命节律。
在古典诗词的平仄里,你不仅能看到花的开谢、草的荣枯,祖国大好河山四季的不同景色,还能欣赏到祖国壮美山川的不同状貌,听到大自然发出的一切天籁之声,让你临其境而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
时常徜徉在古典诗词的平仄里,会使你的文化素养得到不断提升,会使你浮躁的心情得到安定,会使你的美学情趣得到纯洁,会是你的心灵得到净化……一句话,会使你成为一个喜爱并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有尊严、有自信的真正的中国人。
蝉鸣声声
很遗憾,美丽的塞上江南银川没有蝉,我的老家西海固更没有蝉。小时候,乌鸦、喜鹊、麻雀、鹁鸽、燕子,甚至杜鹃、黄鹂、野鸡、狐狸、狼的声音都听过,就是没听过蝉的叫声,更不用说见过蝉了。
第一次听蝉鸣,大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第一次见到蝉的身影,好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北京的景山公园。
后来出差学习到南方,听蝉鸣是常有的事。退休后,常来北京看望孙子,蝉鸣是常在耳的声音。
北京杨树多且高大,蝉儿就集合在杨树上(公园里多是松树,它们自然快乐地居在上面)歌唱。
自我认识了蝉,就一直想,那么小的身子,声音却那么洪亮,身上是否安有扩音器?
租住在绿树成荫的村庄院子里,昼夜听蝉声嘶力竭地鸣叫,完全没有古人笔下的诗意,反而是影响学习和睡眠的噪音。
出去买菜,听见蝉声不单来自高低树,还发自电线和村庄足球护栏上。我走近铁丝网,隐约看见大小不等的蝉爬在网上,没有踢球人,它们却在拼命地高喊。
坐在院子里,走在村道上。听见从树丛里发出的蝉声,像电焊工在搞电焊,只是不见迸溅的火花。
蝉鸣声声,不像古人诗里写的林愈静,鸟儿啼鸣也没有使山更幽,而是它们挣着与来来去去的大小汽车比声音,这是否也是与时俱进?它们在想,小轿车比虫子还多,已经抢占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我们为什么要远离?小轿车能吼叫,我们为什么不能正常地歌唱?
蝉鸣声声,鸟鸣声声,人和汽车声声,都是大自然里的声音,那就让这不同的声音在大自然里和谐共鸣吧!
旧刻字,被苔封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谁知有多少人物及其事迹,被荒草掩埋和泥土尘封。
历史被书写在竹简上,事迹和伟业被勒在石头上。
竹简被岁月隐藏,石头被时光掩埋。
岁月虽然不老,却也能荒芜,时光虽然永恒,却能被尘封。
有多少未知的历史,是在苔封的石刻上被发现、被重新认识、被改写;有多少未知的文化,是在泥土中被挖掘、被整理,被重新解读。
被苔封、被尘埋的都是旧刻字。刻字,是为了不被风化;旧刻字,反映的是岁月不老的事实;旧刻字,体现的是历史要铭记永存的可贵心理。
旧刻字,被苔封,是时光推移的必然,是岁月无情的实证。旧刻字,被苔封,也表达一种惋惜的情感,反映一种被珍存、不要被苔封的良好愿望?
岁月流逝是自然规律,时代变迁,也常不是人们的意志能够左右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那些被苔封的旧刻字及时发现、及时抢救、及时用科学手段保护珍存起来,不要被岁月、更不要人为地遗弃;不要被时光、更不要人为地被风吹日晒、被风化、销蚀。
旧刻字,越来越少;旧刻字,越来越珍稀。只要发现哪怕极小极少的被苔封的旧刻字,人人都应该抱着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文化负责的态度加以抢救、加以保护。
淡品人生
人生就像一壶清茶,需要坐下来慢慢品尝回味。
我常喝茶,但不懂茶,更不懂茶艺。一个人或忙时,就泡在杯子里喝;有家人或朋友一起喝,就用茶罐罐熬着喝;若人多,或者朋友不喜欢喝罐罐茶,就用茶壶泡着喝或者用蒸茶壶蒸着喝……退休之后,有闲时间,冬春季大多倒罐罐,夏天天热,就泡着喝,没有特别固定的方式,但每天必须喝茶,喝茶也成了每天的习惯。
人常说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大概是从茶的味道而得出的结论。
常喝茶的人,就喜欢茶的那个苦味;而经常不喝茶的人,就受不了茶的那个苦味,至于茶的颜色,茶的品种,茶的贵贱,不喝茶的人就不关心也不计较。
说人生如茶,是说人的一生要饱尝如茶一般苦涩浓淡的各种味道;说茶如人生,喝茶就如度人生一般,需要慢煮(泡)淡品。
不管什么茶,煮或冲泡一次绝对不能把味儿全煮或冲泡出来;人生很漫长,经历一件事就不能尝尽人生所经历的所有酸甜苦辣。这就需要慢煮淡品。
淡品是一种回味。这就如老牛吃草,反1刍才能把吃进去的草都消化掉变成养料。
淡品表现的是不急不躁的心态和恬淡自然的生活态度。茶不是喝一顿就能喝足的,人生不是一天就会度完的。
喝茶的基本作用是解渴提神。茶喝多了,就有了养生保健的功能,又有了提高人的生活品味和人生质量的功能。
人生也是这样,不仅仅为了衣食活着,有了能保证活着的衣食,就想着如何活得更好、更精神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开始琢磨如何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品味。
那就淡品人生吧,茶味,人生的况味,都会在淡品中感受并享受到。
铿锵之声
铿铿锵,铿铿锵,铿锵铿锵铿铿锵,这是欢快奔放、震耳欲聋的锣鼓的声音。
从铿锵的锣鼓声里,我看到了敲锣鼓人欢乐的笑脸,看到了敲锣鼓人有力磅礴的气势,听到了敲锣鼓人铿锵欢快的心跳。
铿锵之声不仅是乐器的响声,不仅是音乐的一种节奏,更是一种磅礴有力的气势,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我喜欢听悠扬抒情的乐曲,更喜欢铿锵的乐音。每当听到铿锵之声,我的心跳就加快,我的热血就沸腾:心里就吟起岳飞《满江红》慷慨悲壮的词句,耳中就响起《义勇军进行曲》雄壮有力的歌声,就激发起了我少年时特想成为一名军人、像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和革命先烈一样上战场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热情。
铿锵之声,是军旗猎猎,是金戈铮铮,是马蹄声声,是军号阵阵;铿锵之声,是民族的呐喊,是时代的强音,是奋斗者高亢的心声……
铿锵之声,是昆仑山上松涛的呼喊之声,是黄土高原黄河的咆哮之声,是北国高天上雄鹰铁翅的滑翔之声,是辽阔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嘶鸣之声……
我被铿锵之声吸引着,又被铿锵之声感动着,更被铿锵之声激励、激发着,我将在铿锵的锣鼓和音乐声中,继续保持昂扬心态,学习年轻人的奋发精神,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健康、有益社会的事,让近黄昏的夕阳,发出诗意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