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得活到及格的年龄
◎ 李 更 中国作协会员

2025年3月,忽然接到张志扬老师的电话。他说他正在过澳门,路过珠海,忽然想到了我。试着给我打个电话,没想到还接通了。十几年没见了。
我的电话号码是几十年不变的。我有两个号码,常用的只有一个,另外一个只是保号,怕很多失联的朋友忽然想到我。
张老师告诉我,你知道萌萌去世了吗?
其实,这个消息在鲁萌去世的时候,他就及时告诉了我,并嘱咐我到网上去祭奠她一下。
后来有一些朋友跟我说,只要多年不见,只要一跟张老师联系,他第一时间就是要别人知道萌萌去世了。
鲁萌大姐去世的时候只有57岁。她不仅是才女,还非常漂亮,像演员一样的气质。我认识她好多年,居然都不知道她是曾卓的女儿。我在武汉师范学院读书的时候,她就非常关心我。因为我经常逃课,系里面的老师对我印象不好,以至于毕业分配的时候,辅导员把我分到了农村。我是武汉市学生里面唯一一个被分到农村去的。那个时候,她和张志扬老师曾经多次找学校交涉。她甚至找到了她的母亲,一个后来改嫁武汉师范学院院长的“马列主义老太太”。老太太坚持原则,说要按照规定来处理。我知道她当年就是这么坚持原则,而跟曾卓离婚的。
虽然她比我大了不少,但我一直是叫她萌萌的。她也曾经关心我个人生活,帮我撮合女朋友的事。我那个时候有个标准,就是要找个像萌萌一样的女朋友;但那实在是太困难了。那个时候刚刚打到“四人帮”,百废待兴。我们这帮年轻人都是刻苦读书的类型,以文会友是我们的经常项目,每次聚会都是各自拿着书去交换的。跟他们的交往中,我开始读《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还有大量西方哲学、美学方面的书。我那个时候,字儿都认不全,经常在他们面前读白字,许多书籍都是囫囵吞枣。到现在我都在承认:我并没有读懂,而且这辈子读懂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今天想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交的那些朋友,个个都还是有头有脸的。
那个时候,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就是我家前面坡地上的一片平房,院长是密加凡,张志扬、黄忠晶、鲁萌都是第一批考入社科院的学员。密加凡的女儿密小华也是我的好友。那次她抱一个公猫跑到我家,找我家母猫配种。那公猫一来我家就反客为主,当场撒了一泡尿,宣示主权。
成平大姐刚刚调到珠海那段时间,有一天她惊奇地跟我说,萌萌居然生了个小孩,她那么大年纪了。后来才知道那是她抱养的。
花甲之后,我忽然想到“捡脚印”的问题,也在身体力行,在走年轻时的那些路,去寻找当年的场景,主要是想唤醒以前的一些记忆。蓦然发现,我的好多朋友都没有活到60岁。我认为60岁才是人生及格的年龄。
罗公元,他是1950年生人,如果活到现在就是75岁了。他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百度上还能查到他的很多资料,比如社会职务、学术研究,却没有他的死亡日期,以至于到现在我也不能判定他到底活了多大年纪,只知道他死于糖尿病综合症。他是我的第一本书《早春的嘤鸣》(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责任编辑。
刘习生,武汉《文化报》编辑,当年武汉文坛很活跃的人物。他是一个非常好的组织者,很多饭局是由他组织的。他夫人是武汉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员,他当年也给我介绍了儿艺的一个台柱子。那些女孩儿没戏的时候,都在一起打麻将,我也学会了打麻将。他后来帮人开了个餐馆,每天陪人喝酒,40岁出头死于肝癌。如果他活着,以他的工作能力,至少能在长江日报集团当个领导。在他手下的一些人,后来都当了老总。
王振武,湖北省歌舞剧团编剧,一辈子没有结婚,最后一个女朋友是雁翼的女儿。他的去世是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他一直面容姣好,身手敏捷,白皮肤,属于典型的帅哥。曾经是舞蹈演员,40来岁就中风了,然后一直觉得路不平,走路不稳。他的小说《最后一篓春茶》得了全国短篇小说奖。去世的时候大概47岁。
姜天民,他的小说也得过全国短篇小说奖,去世的时候只有37岁。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14路公交上,他的脸黑得像煤炭,我觉得他的肝不好。我最后一次见王振武也是在14路公交上。那个时候到湖北文联必须坐14路,那里只有这一趟车,终点是东湖。
梁潜,珠海最早成名的作家,出过10本书,澳门赌场的演绎就是由他兴起的。40岁死于鼻咽癌,死前最后一篇文章发表于《人民文学》。他炒美的股票赚了几百万,然后周游列国。1992年4月,我结婚的时候正是下岗期间,没有收入,非常穷。他请我们夫妻吃了一顿西餐。那是我老婆第一次吃西餐。
柳忠秧,这个兄弟是个快乐人,一生好酒,可以在众人面前倒立喝酒。他在广州,我在珠海。只要我有酒局让他知道了,他必定打车或者找人捎他过来,也要追着我喝酒。他经常为了在文人面前表现自己,特别是如果有领导在场,他就更嗨。他可以先灌一瓶酒,然后找个地方呕吐出来再继续喝。2015年,我在珠海搞了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奖,有老板给了一堆飞天茅台酒,我当场谴责他喝了再吐的行为。他是新洲人,所以他拉了个“新洲帮”;又因为姓柳,也拉了个“柳家帮”。他是喝酒以后心梗去世的,时年47岁,留下一对儿女。
黄孝阳,江西人,先在江苏文艺出版社打工,去世时是这家出版社的副总编辑。我们是在张远山的三亚笔会上认识的。他当时就胖得不行,别人到处去玩,他却不玩,坐在屋里,帮大家算旅差费。后来他给我寄书,我才知道,他其实是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他每出一本都寄我,大概有十几本了。我就笑着跟他说,你写书的速度比我读得还快。他老是客气地说,期待你的点评。我帮他请了武汉著名文学评论家黄自华写了专论,他非常满意。46岁去世的时候,整个文坛都震惊了。他长期一个人住在南京,夫人孩子在娘家吧,所以出事儿的时候身边无人帮忙。
饶庆年,我见他的时候就觉得他老得不行:其貌不扬,暴突嘴,满脸的疙瘩。他那个时候也就30来岁,却能写极其细腻的诗。如果把他的名字盖住,别人还以为是个女性写的。他得过全国新诗奖。当年在赤壁,以前叫蒲圻,两个诗人都成为湖北的文化符号,也是咸宁的骄傲,一个是叶文福,一个是饶庆年。他们各自代表一个辈分,都得了全国奖,都有全国的诗名。他们也都换了夫人,但是结果却完全不一样。文福大哥的夫人就换对了,所以现在长寿过了80岁,而饶庆年去世的时候是49岁。
鲁迅诞辰144周年的时候,我专程去了北京他的故居,现在的鲁迅纪念馆。
鲁迅去世的时候,55岁。
袁世凯去世的时候,57岁。
孙中山去世的时候,59岁。
2025年9月28日,北京前门


留影三联书店

幸会鲁迅和笔下的人物
拜访著名画家刘亚谏

2025七夕夜李更在新书首发现场
李更,文坛冷枪手。作家,画家,已出著作画集二十余本。同时出版了几千万言的《南方文鉴》十多本,堪称中国文学的绝唱!
